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夏莉莉:到乡村去生活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6-11 02:5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图

提要

从2006年初次接触“社区营造”概念以来,从都江堰老厂区走出来的夏莉莉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那就是通过社区营造的方式让家乡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失败中收获经验,夏莉莉渐渐成为业内知名的研究与实践者。2015年她放弃北京的优渥生活,来到成都蒲江定居,将社区营造理念带到这里,把这里的村落推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嘉宾

夏莉莉,本名侯新渠,2006年加入《城市中国》杂志任市场经理并开始研究社区营造,2010年在都江堰壹街社区实践“基于社区营造的幼儿教育活动”,2012年加入清华大学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任研究助理,参与“社区营造书系”编撰及社区营造员培训营等工作,负责引进、编写的图书有《上好一村》《云村重建纪事》《谈谈社区营造》等。2015年成为明月村新村民,开展“自然教育与社区发展”和“社群经济与社区发展”两个方向的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2017年成立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在蒲江县全域内开展社区营造支持辅导工作。

手记

2018年6月5日

成都 蒲江

乡村与社区,似乎是两个相隔甚远的概念,但成都市蒲江县这个远郊农业大县,却利用“社区营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了一条颇有成效的道路,不仅产业提升成绩斐然,而且村民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令人惊奇、惊叹。

将社区营造理念带到蒲江的,是一位从都江堰老厂区走出来的80后——本名侯新渠的夏莉莉。当地人对侯新渠这个名字陌生得很,但提起她的笔名夏莉莉,却无人不知。村民口中的“夏老师”,带着尊敬,也带着感激。

为何来蒲江定居?为何在这里推行社区营造?这种模式有何优点,能带来怎样的成效?带着这些疑问,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夏莉莉在明月村的居所。

下车后我找错了地方,走到了夏莉莉的邻居家。打听侯新渠的住所,对方一脸懵懂,称不认识。我不确定地问,“她也可能叫夏莉莉?”立即恍然大悟,有些激动,“你找夏老师啊?她就住在旁边那片房子里。”

夏莉莉很精干,谈吐精炼,条理清晰,无意中流露出一股普通人少有的自信与坚定。随着采访深入,我看到这种从容、自信来自于坎坷的人生与强大的内心。她放弃所学的工民建专业,转而自学社区营造,是希望通过这种先进理念和方法让自己的家乡、位于都江堰蒲阳河畔的青城造纸厂老厂区重焕新生与活力。2015年底,她举家迁居蒲江,成为明月村的新村民,也将社区营造的理念带到蒲江农村,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试图走出一条以自然教育促进社区发展的道路。

采访告一段落,她带我来到与明月村一条马路之隔的箭塔村。在她眼里,这里是目前蒲江县推行社区营造最深入、最有成效且最积极的村落。在箭塔村即将营业的首家社区自有企业——“姑妈的凉茶铺”,我与驻村第一书记伍茂源聊了很多,了解到夏老师的团队给这个普通村子带来的影响。

“对村民而言,理论没有太大价值,也不会有多大兴趣。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夏老师团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传授,策划了‘一粒米游学营\’等活动,带着村民把村上的资源调查做完了,还经常蹲点辅导村民装饰民宿,制作菜谱。在他们的培训和陪伴下,箭塔村的两户经营户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整个村子也开始运用自然教育的方式,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并且通过社区发展协会把村民组织起来,用只有市价30%的预算成功举办了‘年猪祭\’,提升了箭塔村的名气;用几万元就完成了‘姑妈的凉茶铺\’特色内部软装,村里还恢复了已停办30多年的幺妹灯……”

对话

青城纸厂的女儿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大学学的就是社区管理相关专业?

夏莉莉(以下简称夏):不是。我在成都大学—晏阳初工程学校读的工民建专业,毕业后到《城市中国》杂志社,工作地点在上海。2006年我接触到一则有关“社区营造”的案例报道,报道对象是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他们引入了“社区营造”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当地已有资源并加以改造和再利用,让一个破败的社区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这让我很受触动,感觉自己找到了实现理想的道路。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学习社区营造,让我的家乡都江堰青城造纸厂老居民区重新焕发生机。

记:为什么对家乡倾注如此深的情感?

夏:每个人对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都有着独特深厚的情感,这一点上我可能更强烈,这与我的成长经历分不开。我父亲1991年因工伤去世,当时我不满11岁,还有一个3岁的弟弟,母亲是临时工,生活非常艰难。正是依靠社区里那些叔叔、阿姨以及爷爷、奶奶们的热心关爱和无私帮助,我家才慢慢渡过了难关,可以说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但我们厂子发展不理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产业转型后,社区因为企业破产转型开始衰败,很多人离开,留下的人生活也不太好。我一直希望能够为家乡复兴尽一份力。

记:理想实现了吗?

夏:应该说实现了很有限的一部分。青城纸厂的老社区在2008年地震中有部分楼房被震倒了,有些还在,后来这个社区被纳入都江堰灾后重建计划,成为现在壹街区的一部分。我得知壹街区规划消息后,很紧张,觉得如不能亲自看着甚至亲身参与,我会很遗憾。所以2010年3月我回到都江堰,看着壹街区建起来。这个阶段我主要在做口述历史的记录,依靠一支录音笔、一架相机,采访了许多社区里的老人,记录了很多宝贵资料,整理成文章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2010年底,社区的安置房修建完毕,我租了一间房子,将它改造成了社区公益书屋“夏寂书苑”,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一直持续到2012年底我去北京工作才暂时关闭。2011年初,诺基亚有一笔灾后援助资金通过社会组织投放到四川的各社区,其中都江堰有两个社区中心的儿童图书角托管给我,每个图书角每年有5万元工作经费,除了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外,都用于开展各种活动以及培训社区工作者。项目制的工作都有时间期限,这个工作只持续了1年。

回想起来有些遗憾,自己能力有限,能够为家乡做的事情也有限。我希望通过这次采访,告知那些散落在各地的青城纸厂的人们,我是青城纸厂的女儿,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那里经历的一切,尤其是那些曾经教育过、帮助过和照顾过我的人,想向他们说一声谢谢。是青城纸厂那些普通工人身上的社区精神,支持我开展社区营造的研究和实践,直到今天。

在都江堰壹街区的一次尝试

记:社区营造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

夏:简单理解,其实就是让社区居民团结起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社会组织,以后遇到需要合作的事情,就可以依靠组织的力量进行分工协作,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相应的工作。

记:从一个工科生转型到社区营造研究,过程未必顺利吧?

夏: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这种跨专业跨领域的转型。“社区管理”在2006年还是个新生事物,当时查资料,看到的主要是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案例,广东南岭社区因为地处沿海,较早进入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显得特别珍贵和有代表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社区营造,2007年初我辞掉杂志社的工作,差不多有10个月的时间都在当背包客,四处游历。收获了一些特殊的体会,给我触动最深的当数在广东南岭看到的社区营造,比如引入社会组织与居民互动,资本有针对性地投注于帮助地区恢复活力的项目,资助艺术家进入社区,开展口述历史整理并编纂成册等。

记: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什么经验教训?

夏: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失败,其中一个就是在都江堰壹街区阳光社区中心儿童图书角的社区营造尝试。当时我没有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资源用在培养社区的居民自组织,而是按一般工作流程,将大部分经费花在招聘的员工身上。现在回想,设计项目时如果不是选择雇人来运营图书角,而是用来培育社区居民自组织,比如社区里那些有时间、有心、有能力的妈妈们,基金会停止提供资金后,也能通过社区居民自组织继续运行,而不会因为无人管理而停止运行。

通过这件事,我真正意识到社区营造中居民自组织的重要性,可以说是铁三角中必不可少的一角,另外两个角则是政府和专业组织。

社区营造融入乡村治理

记:为什么到蒲江乡村定居?

夏:当时有一个契机,我儿子是2014年9月出生的,之前我说服了先生,将孩子生在都江堰,因为那里承载着我的回忆,也拥有足够优秀的自然环境。孩子半岁时,受《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的影响,我和先生商量,到乡村生活,让他成长在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有一个亲近自然的童年。我们走了许多地方,考察了许多项目,最后综合权衡,选择了蒲江县明月村。

记:将社区营造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是因为成了新村民吗?

夏:其实将社区营造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到明月村定居后,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辅导社区营造相关工作,效果不错,成都市与蒲江县相关领导认为可以将社区营造进一步深入应用在乡村治理方面,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力,于是,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应运而生。

记: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夏:是一个在当地民政局注册成立的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为社区营造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社区营造由三部分有机构成,第一级是政府部门,主要作用是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最直观的就是给某个村多少发展资金。第二级是像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这样的组织,包括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说直白点就是教社区干部如何找钱、用钱,如何把政府拨的钱用在刀刃上,做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第三级就是居民自组织,承接资源,根据相关政策进行具体操作,让政策真正落地。

记:中心成立的这一年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夏:具体工作多如牛毛。比如辅导蒲江县的七个村社申请成都市民政局2017年度“城乡社区总体可持续营造行动”中的专项资金;组织专家建立起“蒲乡社造学院”,在蒲江做了20多期的巡回专题授课,除了对当地村社干部和居民骨干进行社区营造相关培训外,还需要深入居民点位进行一对一辅导;组建“蒲乡生态小农联盟”和“蒲乡社造操盘手沙龙”,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咨询和辅导。我们还搭建了“蒲乡之友”社区营造共学群,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有微信公众号,每期培训内容都放上网,方便学员远程自学。

通过这些工作,箭塔村、双石村、金花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箭塔村表现最为突出,不到一年已实现了社区营造项目的三个达标:有登记注册的村民自组织、有社区发展基金、有社区社会企业。

箭塔村的故事

记:社区营造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何独到的推动作用?

夏: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在于人才振兴,社区营造最重要的是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通过系统地资源配给,调动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聚拢人心、汇聚人力、培育社会资本的作用。在有人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提高乡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出适合乡村的高附加值产业链。

以箭塔村为例,2017年7、8两月箭塔村举办了两期“一粒米游学营”,通过市场活动将村民组织起来参与其中,城市里的孩子了解了一粒米从种植、收获到端上饭桌的全部过程,乡村的大爷大妈和青年们也体会了工作的尊严感,这种融合城乡的活动还带动了箭塔村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村民授课、特色农产品销售、民宿住宿等。

箭塔村2017年还举办了“年猪祭”,开销只有市价的30%,却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参加年猪祭的成都市民达数千人,实现了箭塔村乡村旅游从零到100万的突破。“年猪祭”后,箭塔村还和成都市内10余个社区建立起了常态联系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年猪祭”上箭塔村还举办了已停办30余年的“幺妹灯”,对乡村文化振兴也起到了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最可喜的一点是,在社区营造推动下,箭塔村出现了人才回流,民宿经营者曾程耀和种养殖大户高鹏洲先后回村,发展了效益可观的产业,在他们的带动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回乡创业。人才回流对乡村振兴的意义非常巨大,它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乡村进一步发展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如果把乡村振兴战略看作最终要实现的“道”,我认为“社区营造”就是最适合的“术”。

新闻推荐

2018年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开幕

本报讯(记者左杉)秧苗青青,蛙鸣阵阵,6月7日,在川西坝子的田园深处,在薅秧歌此起彼伏的乡野地头,2018年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在都...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短歌颂英雄2018-06-08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夏莉莉:到乡村去生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