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灌区修复工程是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地处天府源头的都江堰更是这项工程的核心部分,受到各方关注。那么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做得怎么样了?昨日,记者了解到,都江堰精华灌区示范工程展示项目——“灌区映像”全面开建并呈现新变化。
展示中心主体结构
本月底基本完成
昨日,记者来到项目所在的都江堰市聚源镇。一进“灌区映像”工地,便看到如火如荼的施工场面,施工单位负责人刘远告诉记者,这里正在建设的是都江堰精华灌区展示中心,每天都有50-70人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施工,本月底,展示中心的主体结构就将基本完成。
“灌区映像”定位是什么?究竟包含哪些具体的板块?这些板块都进行得怎么样了?未来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别深入到了项目涉及的工地、办公室、田间、林盘、房屋等。
据悉,“灌区映像”项目突出“展示中心+林盘+田园”功能定位,以“文化创意+旅游”为产业发展方向,建成农耕文明与现代文化融合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现代新型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田园城镇典范区,选址都江堰市聚源镇三坝社区,总面积1092亩,启动区面积580亩。项目启动区由都江堰精华灌区展示中心、川西林盘传统院落周家院子和大田景观展示区三个部分组成。展示中心占地60亩,建筑面积约10695平方米,总体建筑为二层,建筑北侧为莲花池,南侧为水稻田,东侧为生态停车场,临天府大道设置生态广场,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关系,营造干净开敞的空间效果。
聚源镇负责这个项目的分管领导、副镇长王文刚介绍说,都江堰精华灌区展示中心之所以会选址聚源,是因为聚源就处于都江堰精华灌区的核心位置。展示大厅建成后,里面除了将以沙盘的形式展现都江堰精华灌区,还将深度挖掘本地的天府文化,让都江堰原有的文化以新的形式重现。将包括都江堰水利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川西林盘形成及演变,都江堰的农耕文化等,涉及这些方面的相关物品和书籍都将在展示大厅呈现。
“聚源竹雕”
将在周家院子展陈
川西林盘传统院落周家院子这个展示区是以现有周家院子传统林盘为本底,对林盘的院、渠、林等本底元素进行整治提升,恢复川西传统林盘的蜀风雅韵,并植入文化展示项目。在这个林盘里,分四个板块进行打造,本月将呈现出基础效果的是在老百姓原有房子上进行改造的样板房。
记者看到,小院正在进行软装和文创植入,届时将在此展陈演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聚源竹雕,还有画家村的作品展示,主要弘扬传承的是艺人的“工匠精神”。样板房旁边正在建设的区域将主要展陈“古法造纸”,同时还将是一个“素餐厅”,方便游人就餐。除此之外,林盘里还将新建乡村茶铺和村政学院培训点。
“灌区映像”大田景观展示区借鉴的是日本、泰国和中国云南红河州水稻田耕作和大地景观营造的成功经验,试点水稻田复耕,对水渠网、栈道、田块进行景观打造,形成集聚农耕文化、展示自流灌溉体系、生态宜人的农业大地景观。
在展示大厅建筑工地外面,记者看到,一块块田里栽种的秧苗已经有10多厘米高了,嫩绿嫩绿的秧苗长势喜人,旁边的沟渠整治也在同步进行。到了农忙时节,这些秧苗都将插到周围的田块里,届时,绿油油的一片,将再现自流灌溉体系、生态宜人的原生态农村景象。
聚源镇副镇长王文刚告诉记者:“聚源镇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也在同步实施中,周家院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点。每个林盘有每个林盘的特色,我们在打造的过程中也是经过综合考虑的,在植入元素的选择上是要经过精心筛选的。我们希望通过‘灌区映像\’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家公司到聚源镇来考察,希望参与合作,他们非常看好聚源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也欢迎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进来,共同建设聚源的美丽乡村。”曾莉 潘立 本报记者 杨华春 文/图
新闻推荐
个别民营企业家仍在通过行贿的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在高压反腐态势下,个人行贿向单位行贿转变,以规避行贿风险。政商关系不良,是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多发频发的重要诱因。应通过法律制度规范政府权力...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