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权伟
岁月悠悠,长河漫漫。在庆祝今天申遗成功的喜悦之际,我们仍要深思,是什么让我们拥有这样的殊誉?为什么我们物阜民丰?
在社会人口数量、规模、社会管理复杂程度都远超古代的今天,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在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环境下,重视水利建设、保护水源地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解决好水的问题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纵观历史,兴修水利是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的重要保证。郑国渠、汉中三堰正是因为持续整修维护、兴利除害,才造福千秋万代并闻名于世。
水利兴,则农业兴。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关系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历史上不乏帝王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佳话,汉武帝亲往黄河工地视察,隋炀帝兴修京杭大运河,康熙帝六次南巡到治河工地勘察。
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佳绩不断,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的水利工程,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的治水工程,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的治水、用水之道,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水利建设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旅游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管水、用水的新目标。面对汉中三堰这张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金名片,我们呼吁进一步加大整体宣传及开发保护力度,从古代先进的水利工程中汲取养分,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治水思路。
新闻推荐
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训练化学实验课学校《章程》修订哈佛大学教授萧庆伦走进玉林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歌咏比赛1988年,成都市第一所全面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学校正式启动,催化了成都市玉林...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