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拜谒“汉中三堰”

来源:汉中日报 2017-11-23 08:27   https://www.yybnet.net/

伍宏贤汉中的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桃园三结义”般的三大古堰携手跻身“世界灌溉遗产”!“汉中三堰”成为了又一张亮丽的世界名片,这是汉中山水之骄,亦为汉上儿女之傲,实在可喜可贺!我冒着绵绵细雨,踏两脚泥泞,慕名造访了“汉中三堰”。

山河堰是中国古代陕西汉中引褒水灌溉农田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创修于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时,由萧何、曹参创修而成。山河堰在发展汉中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萧何和曹参主持修建的这一水利工程,原灌溉南郑、褒城两县部分地区,现在使用的褒惠渠基本上是沿山河堰旧线修筑的。山河堰自北宋早期就开始有修治记载。当时的灌溉面积有4万亩。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吴王在汉中修复山河堰,竣工后,有杨绛撰文的《重修山河堰记》石碑,原立在河东店北婆婆坑。乾隆时又进行过大修,灌溉面积增加到了23万多亩,成为汉中地区最大的灌区。

告别山河堰,我来到城固县北三十里的五门堰。

五门堰创于西汉王莽居摄二年(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

五门堰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拦河坝长374米,坝高1.2米,坝顶平台宽2.5米,坝坡宽15米。渠首五洞下设有进、退水龙门,可控制水量,设计科学合理,颇有都江堰建筑之风。五门堰水利工程“共有分水洞湃三十六处,浇田五万余亩”,居城固群堰之首。五门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是城固农业迅速发展,造福城固。民蒙其惠,不忘前贤,后立乔、高二公祠于五门堰,树碑立传,塑其座像于五门堰禹稷殿之左右间,供后人瞻仰,并定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办会纪念。

杨填堰,古代引水水利工程。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北约10公里处的氵胥水河中游段左岸,它充分利用了五门堰(下游五里处)的“剩水”,惠及着城(固)洋(县)百姓。相传为汉代箫何、曹参所修。后因宋代洋州知州杨从仪作较大整修改造,灌溉洋州、城固二县农田5000亩,故名杨填堰。元、明、清各代不断整修,灌溉面积有所扩大。1948年杨填堰纳入氵胥惠渠灌区。后因供水不足,城、洋二县又于1952年联合从旧堰引水,灌溉马畅以西水田3183亩,“八五”(1991一1995)期间,盆地丘陵开发建设工程中,将引水枢纽均改建为固定堰坝,加固衬砌干渠11公里,配套建筑物15座。至1995年,灌溉面积1.15万亩。

追记杨填堰功绩,必须怀想它的护卫者杨从仪。杨从仪(1092~1169),字子和,陕西凤翔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这位归田的“公仆”,是他组织疏浚整修堰坝沟渠,使杨填堰上下畅通,继续着氵胥水灌溉良田的故事。

新闻推荐

成都凭什么养活2300万人?过去十年GDP增长近44倍

近日,四川成都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方案向公众征集意见,确定成都十年的发展方向。具体规划是:战略定位为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拜谒“汉中三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