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牌坊集雕刻、绘画、匾联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每一座牌坊都是一件石雕或木雕工艺品。
一个人从众多牌坊下走过。
成都南门的牌坊。
都江堰的“泽护两渠”牌坊。
成都街头的节孝牌坊。
遂宁乡间的牌坊。
绵阳乡间的牌坊。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20
/背景资料/
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917年-1919年在中国共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500多幅彩色幻灯片、30盘16mm电影胶片。他在四川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标明在成都地区拍摄的有100多张。
老照片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
2016年秋天,一篇名为《在花牌坊开了十几年的摊摊,才是老成都的秘密食堂》文章,火遍成都人的朋友圈。众多好吃嘴都捧着手机、开着导航,来到成都市区西门花牌坊街区,寻觅传说中的美味卤肉摊。
如今的花牌坊街显得有些老旧,百年前的牌坊早已烟消云散,只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街了。众多忙着在卤肉摊寻觅美食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条老成都著名街道的来历。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振邦兴国,开科取士,罗织人才。住在成都西门一条街上的秀才花如春,上县、府应考,均名落孙山,灰心丧气。
一日,他在茶铺吃闲茶,见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怜悯,遂将身上仅有的5文钱送与她买馒头。叫化婆谢过他说,你是将相之才,要努力考取功名。
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励,重拾书卷,日夜攻读。一天夜里,他读书困倦,趴在案上睡着了。梦中,叫化婆点化了他。
到了京考,花如春一看试卷,果然在叫化婆点拨的《春秋》范围内。他提笔挥就一篇恤民安国的锦绣政论类文章,深得主考官欣赏。
朱元璋一看,钦点花如春为状元,并批示打马游街,以示皇恩浩荡。
花如春省亲期间,深入百姓中,了解百姓疾苦,上奏减轻赋税徭役,劝导农耕惜民等治国安邦之策,深得朱元璋嘉许并施行,取得非凡成绩。
因花如春功劳赫然,成都府尹上奏朱元璋,修建牌坊,表彰花如春。朱元璋准奏,从此,成都花牌坊街便因此牌坊而得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牌坊早已烟消云散,不过街名传承了下来。
牌坊由棂星门衍变而来,最初用于祭天、祀孔,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
牌坊又称牌楼,古名绰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牌坊其实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一般都俗称它为牌楼。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存在了,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
牌坊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外观形态、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一种。
古人修建牌坊,按其建设意图可分为4类:一是功德牌坊,二是贞节道德牌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四类为标志坊。
牌楼从形式上分,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
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宫苑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街道上的牌楼大都是冲天式。
当然,成都的牌坊不可能比京城修建得还气派,不过也自成一格。许多牌坊都是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每一座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
史料记载,当年老成都城中、城郊牌坊都还得以保留的时候,从相同位置远望,牌坊连着牌坊,蔚为壮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
新闻推荐
成都地铁首条机场专线车站亮相,预计国庆节前开通试运营 坐着地铁赶飞机 提前享受“飞翔”的感觉
双流机场1航站楼站,乘坐热气球的大熊猫地铁10号线车厢座椅更加宽敞,方便摆放行李太平园站的银杏造型文化墙金黄的银杏,大家耳熟能详的宽窄巷子、锦里……昨天,成都市首条地铁机场专线10号线一期的车...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