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健康我的城 成都市卫生与健康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8-31 02:11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市体育局与本报联合主办的“党报读者杯”成为市民热捧的赛事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转变医疗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市民体质

为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健康四川”战略部署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要求,实施健康成都战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把到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61岁,初步建成环境优美、保障健全、文化繁荣、人群健康的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作为总体目标。

昨日,成都市卫生与健康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解读了《关于实施健康成都战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出将通过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弘扬健康文化,推进成都市加快成为全国一流的健康城市。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体育局、市疾控中心、武侯区、都江堰市等单位作为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市环保局:

为百姓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呼吸上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物、过上健康生活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如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群众能够健康地生活在其中呢?对于这个问题,会后,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环保大会精神,按照“三治一增”的要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近年来,成都市先后出台成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及其年度实施方案,全面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打好蓝天战役,成都市大力推进汽车尾气、城市扬尘、燃煤、工业企业、露天焚烧等专项整治,通过铁腕治霾,实施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力争让老百姓看到更多蓝天、呼吸上更加清新的空气。打好碧水战役,成都市大力实施“626”工程,从严重污染水体挂牌整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六个方面推进重拳治水,力争让百姓喝上更干净的水。打好净土战役,成都市从开展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分类管控、风险防范、综合整治、综合执法、治理修复六个方面实施“620”工程,力争让百姓吃上更加放心的食物。同时,成都市还强化环境监察执法,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改善百姓人居环境。”该负责人如是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中央、省环保督察为契机,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攻坚战,为百姓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市规划局:

为打造城市健康空间 提供规划支撑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规划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保障。从生态修复,到城市修补,都是健康环境建设的规划实践,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健康理念。该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市民健康,致力于健康环境规划建设。

具体来讲,首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该局先后编制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区社区综合体规划》,构建四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去年以来还对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及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进行了修编。其次规划建设健康产业发展基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同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健康休闲环境。为此,该局编制完成了《成都市生态保护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今年先后编制了《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2017成都生态守护行动”实施方案》,加强生态格局保护。在成都市总规中加强生态保护规划,构建“6+X”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环境。还编制了《成都市域天府绿道总体概念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总体概念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实施规划》等,为打造城市健康空间提供规划支撑。下一步该局将深入践行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公共配套,以更高标准助推健康城市建设。

市体育局:

为“健康成都”作出体育贡献

会上,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就近年来体育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及今后工作重点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该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进“健康成都”的建设过程中,体育也能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近年来,市体育局以“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实施市民体质提升计划”为主线,重点实施了五项工程,分别是:第一,实施健身场地设施完善工程,夯实全民健身基础。5年来共计新增各类体育场地740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1.79平方米,实现全市(除简阳市)村级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积极配合推进奥体中心等大型场馆规划建设,全市各级公益性体育场馆年均免费开放接纳市民约289万人次。第二,实施“运动成都”品牌提升工程,扩大活动覆盖面。第三,实施全民健身组织培育工程,全面深化足球改革。第四,实施市民体质提升工程,不断增强市民身体素质。成功搭建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体质健康全城约”模式。第五,实施全民健身合力工程,积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推动体育消费。

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体育部门将积极落实会议精神,继续推进五项工程,细化方案、明确措施、制定目标,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具体行动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健身圈,继续实施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提升市民身体素质。同时发展体育产业,培育市民体育消费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健康成都”建设作贡献。

市疾控中心:

创新理念 打造“成都疾控升级版”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预防为主,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水平始终领先,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力,助力健康成都建设。

在全国率先开展疾控机构等级评审及县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融合天府新区和简阳市疾控工作,纳入全市疾控体系统筹谋划。发挥首位城市作用,通过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带动“三州”提升疾控能力,并辐射绵阳、德阳、眉山等周边城市,打造联防联控体系。

急性传染病防控效果居全国前列,发病率连续13年下降;艾滋病防控成都模式国际领先,连续两年入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年度报告最佳实践;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全国领先,创建国家级示范区9个,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成为国家“互联网+慢性病防控”首批试点城市。

织密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123个监测哨点实现大成都全覆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动融入全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网络,引智中外知名专家,突发事件及时处置率和原因查明率均达100%。

放眼未来,成都市将打造“成都疾控升级版”。首要将升级疾控战略定位,重构疾病防控体系、布局健康管理网络;树立新开放观,构建更加广泛的疾控区域协同体系、建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其次,将升级疾控核心能力。建设健康管理大数据中心,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建立毒素检测中心和生物标本库,实现实验室检测“一锤定音”;提档应急响应中心,建成监测、预警、响应、评估全链条的智慧应急平台。

武侯区: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9支 建设健康武侯

“目前,全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9支,家庭免费签约覆盖率达50.3%。”武侯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武侯区始终坚持以健康武侯建设为牵引,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创新诊疗服务方式,大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管理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据介绍,从机制上着手,武侯区构建“政府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保支付基本医疗费用、居民购买个性化服务”的三方支付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以及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转变服务方式,武侯区推行契约化健康管理,通过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有偿签约服务项目达6类、35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武侯区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将通过创立1只“大健康产业基金”,深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华西医院合作,积极组建“华西-武侯医疗集团”,加快推动“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建设,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健康医疗服务中心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基地;健全医养融合发展运行机制,着力构建产业链垂直整合、关联企业加快集聚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都江堰市:

让“健康都江堰”品牌更加响亮

都江堰市围绕“健康中国”目标,积极践行“西控”战略,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载体,始终坚持建、治、管、育“四字工作法”,推动以“创”促“健”,实现城市健康、环境健康、群众健康有机统一,今年7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据介绍,都江堰市坚持把创卫工作与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相结合,塑造“生态、宜居、健康”的城市特质。一是凸显城市生态功能。传承都江堰、青城山所诠释的道法自然生态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10大领域67个重点项目建设,切实维护好“山、水、田、林、堰”的田园城市生态本底,筑牢健康城市生态屏障。二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采取“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植绿”方式,实施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平方米。三是发展城市健康产业。深度挖掘熊猫等特色元素,发展“旅游+健康”的产业模式和绿色有机、营养安全的生态农产品,打造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同时,坚持把创卫工作作为破解城市管理难题、营造城市健康环境的重要抓手,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在创卫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和引导作用,统筹服务于群众的健康需求;在创卫过程中,始终把群众作为参与主体和共享主体,强化宣传教育。

据悉,下一步都江堰市将坚持把全民健康融入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卫成果,加快推进省级健康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让“健康都江堰”品牌更加响亮。

本报记者 王静宇 袁弘 缪梦羽 肖竹 杨华春 粟新林 摄影 王若冰 张全能

新闻推荐

合肥一小学生到蜀旅游用文言文写下《成都赋》:有机会会再去

“纵图舆以观山河,顿感华夏之辽阔。天府成都,耀于西南。顺江而上,青山环绕,入三峡,出平原。锦官之城,上下三千余年……”暑假里与成都的相约,虽然只有短短5天,但对安徽男孩杨凯帆而言,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健康我的城 成都市卫生与健康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