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夜色下,夜色下,我们拜谒都江堰

来源:左江日报 2017-07-10 13:09   https://www.yybnet.net/

出差成都,函件上说得清清楚楚,到成都村政学院参加培训。便有朋友热心出主意:难得一趟到成都。成都距离都江堰也不远,无论如何也得抽空去看一看都江堰!

都江堰修建于2000多年前,如今工程宛如初昨,灌溉千万亩良田,江水清澈依旧,波浪滔滔依旧,屹立不倒依旧。

中学时候学历史,都江堰名声早已如雷贯耳。如今有幸到成都,不去看一看都江堰,枉费了这良好机遇了。

便暗自定下计划,再忙,也要去拜谒这个举世闻名、世界水利工程鼻祖的都江堰。

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捂脸!灌县早已经更名都江堰市,而成都村政学院亦坐落于都江堰。

一踏入都江堰市,公共汽车车身上的标语便赫然入目:“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于是知道,都江堰市有两大世界著名的景点。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青城山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一是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是山里人。山区人到得平原地区,山再秀美,再名胜,于我们,都失却了应有的魅力和诱惑力。于是,我没有去青城山。

6月26日下午培训下课,晚饭后差不多七点钟。我们四个老乡一起,滴滴打车,直奔傍晚的都江堰。

夜色朦胧。担心错过了拜谒良机,虽然都江堰景区已经下班关门,但我们看到仍在景区入口处前徘徊睃巡的本地人,主意便不打一处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有姑侄俩答应通过特殊渠道,引领我们进入景区。

夜色下的都江堰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对两千多年前这一举世闻名的浩大工程,倍感奇伟和庄严。

刀姓的的士司机兼导游还算给力。他对都江堰的历史和几个分工程的功能都能够一以贯之地流畅讲解,虽然有例行差事的应付之嫌,但是,其对都江堰的历史脉络还颇为明晰。

我们首先不把都江堰作为景区欣赏,而是将都江堰作为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一个造福人类数千年的利民惠民工程予以观赏和崇仰。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这就是岷江鱼嘴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将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大量的泥沙和岩石随即沉淀下来,淤塞了河道。为了不至于使淤泥堵塞河道,于是,便有了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当年,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而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之所以要凿开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岷江水才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宝瓶口工程的由来,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凭当时的经济基础和施工条件,是很难完成的。要顺利实施都江堰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必须有厚实清明的政治背景和强大昌盛的国力支撑。

都江堰的创建,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蜂起,战乱不绝,饱受战乱苦难的人民渇望和平和统一。而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改革之后,名相贤士辈出,国势日盛。执政当局认识到蜀国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时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山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凝聚民心,顺应民意,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夯牢经济基础。

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李冰父子也是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成了功德无量、彪炳千秋的都江堰。

茫茫夜色笼罩之下的都江堰,江水滔滔,灯火闪烁。面对2000多年前的宏伟工程,不禁令人陷入深深的遐思。

华夏先民的智慧无与伦比。分水、引水治旱灌溉,改变江河流向,抑汹涌澎湃于和缓舒慢,变灾难祸害为富足福祉,这是何等的眼光和气量!当时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垒叠挡住水流。如今联想起来,这是何等的机智和聪明。还有鱼嘴分水,和缓水流,沉淀淤泥,如此高大上的智慧,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具备并早早使之造福于人类。中华民族有璀璨夺目的骄人历史,不仅仅有“四大发明”,赵洲桥、都江堰、花山岩画、灵渠……世界顶级的工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如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没有限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国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项目何止千万!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时李冰制作的五只石犀牛,埋在内江中,既作为岁修时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又当作镇压水精的神兽。为什么是石犀牛,而不是别的兽类?

据史书记载,岁修的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是说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内江水量过小,不敷灌溉之用;“低作堰”是说飞沙堰堰顶不可修筑太高,以免洪水季节泄洪不畅,危害成都平原。后人把这六字诀刻在内江东岸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的二王庙的石壁上,很是醒目。

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打造五只石犀牛,而不是石狮子,石大象,抑或石老虎,石金钱豹?

2014年年初,在天府广场东北侧四川大剧院工地,挖掘出一只巨大的石兽。这只石兽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8.5吨。除去这些重要的数据外,这个石兽的粗壮“身材”和外形与现实中的犀牛无异。据权威考古专家考证确认,此石兽为李冰为治水而制造的神兽。

《蜀治》明确记载了李冰当年制造神兽治水之事:“冰乃壅江作堋……外作石兕(指石犀牛)五头以厌(镇压)水精。穿石兕于渠于南江,即曰犀牛里。后转为耕头二牛,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此外,《蜀王本纪》中也有类似记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镇压)水精,因曰犀牛里。”

史书上有记载,李冰之前也有人治水,但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成功,除了工程的设计科学与否之外,这五枚石犀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这五枚石犀牛镇压水精的功能,是迷信,还是有着令今人也无法破解的奥秘在里面?

望着滔滔东流去的岷江水,望着这一条从远古流淌到现在,并将继续流往永远的岷江水,我们的思维陷入了迷茫扎成的篱笆。

2000年,都江堰以其“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些世界顶级的水利专家是否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又能否给出明确的答案?!

为人民谋福祉的人将永远被人民所铭记,所怀念,所景仰。

李冰征发民工在岷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其中之一,且最为著名。李冰和都江堰被写进了所有的历史教科书。还有人根据李冰的事迹拍摄了电影《水神》。都江堰岸边山上的那一座二王庙,所谓“二王”,其实就是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可明明是真人,何以被老百姓当作神祇来供奉呢?尤其是李冰的儿子李二郎,亦称二郎神,即神话故事里那个有着三只眼的威武天神。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讲到灌口二郎神。灌口在蜀中,正是李冰所管辖的地方。传说李冰父子在灌口斩蚊,为民除害,死后便成了灌口之神,亦即二郎神。显然,在民众的心目中,李冰父子已然被神化。在民众的内心深处,为他们造福的李冰父子乃造化之神,无所不能之神,为民除病害、谋福祉之神!

都江堰的民众如是说,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可奇怪的是,关于这奇妙工程的缔造者李冰,正史中的记载却是语焉不详。在所有现今可以查阅的古籍中,却始终不见有关都江堰的记载。

这留给后人无限的猜测和遐想。

我们不是史学家,李冰及其所缔造的伟大工程何以没有具体详细的史实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深入去考究。

核心的是,因为李冰父子征集民工修建了著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灌溉面积上千万亩,让成都平原真正成为肥沃丰腴的天府之国,人们将永远怀念他们父子俩,因为伟大,故以敬奉神祇的方式予以永远的纪念。

新闻推荐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 甘孜州开展《中医药法》宣传活动

本报讯(见习记者兰色拉姆)7月7日,由州卫计委、康定市卫计局和州经委药业办共同举办以“全面实施《中医药法》,推动健康新甘孜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情歌广场开展。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甘孜州中藏...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夜色下,夜色下,我们拜谒都江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