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一枝一叶 亦情亦心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7-05 02:38   https://www.yybnet.net/

90后盆景技师舒潘

“滚龙抱柱”紫薇树型盆景

盆盎之间的传承与创新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真的吗?我居然得奖啦?”6月17日,当主持人宣布“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新生代工匠之星”的获奖人选时,都江堰市安龙镇盆景园技师袁铭昌一脸兴奋。不知不觉,二十年磨砺,他和他的徒弟们已经作为川派盆景的新生代传承人在业界站稳脚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袁铭昌所在的安龙镇位于都江堰市南部。自古有崇尚园艺之风气,因传统栽培盆景而名扬海内外。“在这里,可谓人人皆是盆景艺术家,处处可见艺术品。”袁铭昌说。

6月30日,记者走进都江堰市安龙镇,体验了一把盆景艺术的非物质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

扎根民间

新生代盆景人的学艺历程

袁铭昌老家在重庆,自幼喜欢画画,十几岁走出农村到成都打工。在企业、厂子里头做工,直到成为月薪5000元的企业白领。“想趁年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凭借着画画的爱好,袁铭昌来到了安龙镇,结识一群同样热爱盆景艺术的朋友。从此,他便在这里扎根,跟盆景结下不解之缘。

安龙镇号称“中国川派盆景第一村”。在这个不起眼的川西小镇上,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传承地。数百年前,这个小镇拉开了制作川派盆景的大幕,成为名副其实的盆景镇。在镇上,随处可见古朴苍劲、虬曲多姿的盆景。据悉,全镇共有川派盆景盆艺家4000多户。

在成青快速通道旁,袁铭昌的农家小院与造型迥异的盆景花木相映成趣,犹如一个巨型盆景。“起初做这行纯粹是为了爱好和喜欢。那时,全镇有高级园艺师30余名,中级、初级不胜枚举。我每天就跟在园艺师傅们后头,了解花木品种分类,学习川派盆景创作手法与技艺。慢慢地手艺学好了,行业产业链摸透了。”袁铭昌回忆道。

9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盆景市场的销量直线上升,袁铭昌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跟着安龙镇的盆景技师、花木企业家开始奔赴广州、上海、山东等地,学习借鉴其它派别的盆景技艺制作,并对老川派盆景的技术进行创作。在2015年9月举行的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袁铭昌独创的 “罗汉松成型枝蟠扎技法”“树木无痕根接法”等获得了盆景界的广泛认同。“我要干的就是传承优势,开拓创新。”袁铭昌说道。

代代相继

盆景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走进安龙镇,到处是各式各样的桩头、古朴典雅的盆景、秀丽端庄的名花异草。走进卉景村的“高家花园”,一棵高4米,用传统工艺造型的“滚龙抱柱”紫薇树形盆景格外引人注目。更让人惊叹的是这棵树的成形时间已经200多年了。

“村子里像这样年代久远的盆景还不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一座盆景园林。”花园主任高师傅介绍道,数百年前,这个村庄拉开了川派盆景制作的大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盆景之乡。栽在盆子里,种在田野里,长在院坝里,一株株造型别致,集雅、趣、美于一身的景致,与白墙红瓦构成一幅幅别致的画卷。

在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张重民看来,盆景制作的非遗技术能得到传承绝非偶然。他解释说,成都历史上就是一个著名的“花乡”。清末时,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成都青羊宫都要举办花会,来自成都周边各县的盆艺家、花农们都会带着自己精心培育的树桩盆景,像赶集似地从四面八方赶到青羊宫花会展示、品评、销售,场面非常壮观,可见盆景当时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除了民间百姓的热爱之外,当地政府对盆景技艺的传承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安龙镇文化站站长冷月刚介绍,该镇非常重视保护与传承川派盆景,联合镇属学校将盆景纳入学校课程,孩子们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迸发出对家乡及传统技艺的热爱。

2011年,川派盆景以其自成一体的独特艺术魅力,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首个川派盆景传承基地正式授牌落户安龙镇。安龙镇通过代代相继的保护传承,保留下不少川派盆景技艺和精品。

接轨市场

产业发展几多欢喜几多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盆景艺术迎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与挑战。

记者在安龙镇采访时,90后年轻小伙舒潘的电话响个不停。舒潘是小微盆景的先行者,他回乡拜师,跟从袁铭昌学习盆景园艺。2014年,他创建了盆景工作室,种植了2000余盆小微盆景。如今,“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舒潘紧跟时代步伐,在学习盆景制作的同时,做起了盆景销售 “微商”,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把盆景从自家院子“搬”到了互联网上,同时,还通过“中国盆景艺术在线”网站挂售精品盆景。2016年,通过网络销售盆景千余盆,实现交易额20万余元。

舒潘的盆景销售在安龙镇不是个案。“由于盆景具有收藏价值,因此,盆景卖出几十万、上百万元不是新鲜事。”冷月刚告诉记者。

大力发展盆景产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确实是件好事。据悉,近年来,安龙镇依托盆景产业优势,将花木盆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全镇耕地面积2.4万亩,花木面积达1.9万余亩,其中盆景桩头0.4万亩,在地产值已经超过15亿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花木盆景产业基础为依托的乡村体验、民宿旅游产业成为安龙镇的重要支柱产业。2016年,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5元,安龙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裕镇。

对此,张重民却显得没那么兴奋。“目前,川派盆景尚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就连省级非遗传承人也只有那么几个。现在市场产业化程度也比较高,买卖人居多,真正懂艺术、愿意沉下心来学习和欣赏这门艺术的年轻人并不多。”提起传承,张重民忧心忡忡。

“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是需要时间和技术来精心培育的,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多年,甚至几代人。面对市场化浪潮的冲击,我尽心尽力,认真地把这项技艺传承发展下去。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袁铭昌说道。

链接

成都是中国盆景的发源地之一。相传五代时,就有后蜀孟知祥隐居成都西郊,遍植梅花并制作梅桩,形成盆景雏形。唐宋时期,很多官员文人如李德裕、苏东坡、梅尧臣、陆游等也时常制作、吟咏盆景。

四川盆景以山草、树石构成景观,表达心志。因其独特的技法体系、造型风格,成为中国盆景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称为“川派盆景”。

新闻推荐

如何真正学习传承天府文化? 同学们“答题”前 听听名人名家怎么说

近日,成都全市中小学生都收到了一道暑期社会实践“题”——推荐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天府文化的文化名片,题目将通过孩子们去认识了解并推荐天府文化,以此引导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那么,如何真正...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枝一叶 亦情亦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