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全新起点,成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壮阔征程已经全面开启。有专家称:未来十年,将是成都旅游迅速发展的十年,到2025年,成都旅游业完全可能成长为万亿级规模的产业。届时,都江堰将在这一产业规模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作为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人们对都江堰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领跑成都高端旅游发展的期望可谓不言自明,重任在肩,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跟跑”转向“抢跑”和“领跑”,敢于抢占潮头,善于抢抓机遇,占领发展快车道,最终站在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沿,这既是对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更是都江堰这座旅游名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都江堰这座正在走向世界的著名旅游城市,如何保持“归零”心态,走好“再出发”第一步?并为“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刚刚召开的都江堰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即将正式出炉的都江堰“十三五”蓝图,也将把都江堰的目标和路径,根植于未来发展的每一步,推动都江堰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都江堰今后五年的目标】
未来五年
世界旅游目的地
建设步伐将加快
作为成都市创新发展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在成都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竞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随着旅游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都江堰势必迎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期,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将逐步加快。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0年的3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以上。都江堰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发挥比较优势,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城市。
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都江堰将持续深化“旅游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取向,以“山、水、道、熊猫”等国家级旅游资源为基底,着力开发满足旅游度假需求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建成国内外游客赴川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建设川西旅游集散地
都江堰市将构建旅游客流、车流、信息流的集散支撑体系,强化区域间旅游营销互动、旅游线路互通、旅游信息互享和旅游客源互送,完善旅游会展功能,旅游辐射带动效益显著增强,巩固提升在川西旅游片区的核心节点地位。
建设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
按照“独立成市”理念,坚持“旅游城市、城市旅游”两手抓,以创新、创业为驱动,绿色、低碳为取向,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城市业态调整、城市功能完善、城市调性转变,打造宜居宜业宜休憩卫星城市。
建设现代治理先进城市
另外,都江堰市还将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建设,如期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形成规范、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科学、完备的市场调节模式,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全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机制更加完善,初步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夯实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社会基础。
今后五年怎么干?
加快旅游提升发展 增强经济牵引力
为实现五年目标,都江堰市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不断强化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坚持“大旅游”战略思维,并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构建多元化旅游精品体系——
打造中国西部乃至全国城市游乐新中心
都江堰将围绕创建青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集中医养生、道家养生、时尚养生、医疗养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以越野、漂流、滑雪等运动度假项目为主打的中国西部高山河谷旅游项目落地,基本形成康体养生、互动体验、山地运动、娱乐度假四大产品体系。建设城市旅游新高地,大力推进万达文化旅游城建成投运;背靠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全力加快熊猫主题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落地建设,未来,都江堰市将成为中国西部乃至全国城市游乐新中心。
打造乡村旅游新形态。链接传统农家景点,推广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大地景观,挖掘极具韵味的民俗民宿风情;开发自然农村景致,建设望山见水的乡情乡村,把都江堰市建设成为“寄放乡愁”的理想地。
打造全方位旅游集散网络——
巩固川西片区的旅游核
心节点地位
都江堰将全力构建支撑省内、辐射周边、连接海内外的旅游城市网络。继续深化中国精品景区(营销)联盟建设,拓展同九寨、黄龙、桂林、三亚、敦煌等著名旅游地合作,进一步拓展以都江堰为原点的旅游营销服务半径。鼓励“行天下”联盟、酒店联盟等一批旅游新组织,促进旅游信息服务、产品展示、线路组织、行程安排和消费管理的跨线互动;鼓励景区直通车、双流机场异地候机室等旅游新机构,促进景区(点)、游线、客群的跨区互通;鼓励双遗马拉松、世界嘉年华等旅游新活动,促进政府间、景区间、行业间、企业间跨界互融。
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交通网络。重点发展轨道、高速互补的旅游客运交通、线上线下互动的旅游互联网交通,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加速形成都江堰旅游服务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景点自驾车营地、加油站旅游综合体等旅游交通新板块。
构建一体化旅游管理服务链条——
形成全天候旅游保障
体系
为提升旅游服务,该市将试点旅游经营体制改革,以成都市都江堰国际旅行社、成都市都江堰旅游集团为先导,推进旅游经营市场化,完成旅游资产证券化;强化智慧旅游建设,建立识别受众、精准对接的大数据旅游管理服务营销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数据统计多部门联动机制,推行旅游数据收集、信息咨询、投诉受理、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
推动品质城市建设,提升综合吸引力,构建旅游城市发展格局——
游客将会有更多选项
都江堰市结合旅游发展趋势,按照旅游城市发展需要,推进旅游城镇体系建设,构建主城区、特色乡镇、农村新型社区、散居院落为一体的“组团式、集约型、网络化”旅游城镇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多选项。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引导工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服务业围绕游客需求聚集发展。推进人口合理分布,合理选择城市人口转移,增强旅游人群的吸纳能力,逐步构建符合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定位的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
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功能——
形成“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的美丽景象
围绕服务游客,都江堰市将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完成“两高三轨三改造”工程,实施智能交通建设,基本实现与成都同城化发展。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医疗机构,加快发展度假酒店、精品客栈、现代商贸、休闲娱乐项目,不断丰富时尚影院、休闲书吧、网咖、健身房等休憩空间;推进公共领域智慧应用和智慧政府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安全稳定的旅游硬件服务系统。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科学实施城市更新,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加速城市小游园、城市小品、生态街区建设和古城区业态提升,完成市域光彩工程和橱窗靓化工程,鼓励店铺精品化改造,推进城市博物馆群落建设,努力营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美丽景象。
彰显旅游城市人文气质——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未来,都江堰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重点,深化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建设“信用都江堰”,深化开展“讲普通话、讲礼仪、讲故事、讲家风、讲法治、讲信用”为主要内容的“六讲”活动;注重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中运用历史文化元素和符号,展示城市历史文脉。坚持绿色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筑牢和保护好生态本底,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严格遵循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强化震灾预防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力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交通源等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机制,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支持绿色交通,推动绿色消费,支持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高水平建设滨江新区——
滨江两岸将成为魅力新区
围绕万达项目,打造集合大型高档社区、品质度假酒店群、大型购物中心和时尚风情酒吧街的文化旅游城;借力熊猫主题旅游,开发以景观地产、休闲旅游为支撑,兼具商业商务功能的亲水休闲文化主题特色街区;依托水上娱乐项目,建成黄家河心城市湿地公园。全面完成金马河闸坝工程和两岸生态驳岸打造,全面完成新区市政基础设施、交通体系、公建配套和景观绿化建设,滨江两岸成为最具品质、最具活力的时尚魅力新区。
为使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具有更大的活力和更强的动力,未来都江堰市还将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增强发展驱动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纪念品、集散服务、户外运动、风情美食、中医养生、古玩字画等特色街区建设,推动现代商贸、品质酒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鼓励精品会展、软件信息、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向旅游地产、医疗地产等新形态转变,倡导云服务、数字消费、物联网等新业态与旅游业融合,打造旅游服务业核心城市和开放高地。
创新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坚持“农旅融合”,突出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加快打造农业大地景观。紧扣“一个中心、四大功能区、四条景观走廊”规划,聚焦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项目、农业主题公园项目等重点领域。围绕有机猕猴桃、生态粮油、品质蔬菜等都江堰优质农产品品牌,延展农业功能和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
优化政务环境
增强发展驱动力
完善便民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进B2G、R2G服务平台建设;巩固提升“338”分段延时服务和民情呼叫集中会办等机制,持续优化便企惠民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建立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鼓励对企业特别是旅游及其关联产业、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优质服务的政府采购政策。
都江堰市
“十三五”规划图解
“十三五”总目标
全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成都市委“五大兴市战略”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抓好创新驱动、融入“一带一路”为主线,紧扣“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展主题、“一城两区”发展架构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川西旅游集散地和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初步建成四川旅游中心,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谱写伟大中国梦都江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六大坚持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统筹协调
坚持生态优先
坚持开放引领
坚持共创共享
坚持党的领导
五年后,都江堰建成啥样?
世界旅游目的地
川西旅游集散地
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
现代治理先进城市
旅游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构建多元化旅游精品体系
着力开发沿山旅游新产品
着力建设城市旅游新高地
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新形态
构建一体化旅游管理服务链条
打造一体化旅游管理链
打造一体化旅游服务链
打造全方位旅游集散网络
构建支撑省内、辐射周边、连接海内外的旅游城市网络
构建资源集约、管理集成、效益叠加的旅游商业网络
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交通网络
品质城市建设
构建旅游城市发展格局
推进旅游城镇体系建设
优化城镇产业布局
推进人口合理分布
彰显旅游城市人文气质
坚持文明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集约发展
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功能
完善城市基础配套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高水平建设滨江新区
滨江两岸成为最具品质、最具活力的时尚魅力新区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
转型发展“两型”工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创新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优化产业环境
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提升产业品质
围绕亿元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两型”工业、农业企业集团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引导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升级,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扩大开放合作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
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全面创新改革
积极构建创新生态
推进协同创新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推进投融资合作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建设
深化改革发展机制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
高标准推进***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扎实推进健康都江堰建设
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快提升居民自治水平
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
新闻推荐
都江堰文庙开启全球营销模式:体验一回2500多年前孔子的生活
本报讯(记者洪继东)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源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是当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如今,老外也有机会体验一回了。昨日,记者从都江堰获悉,应四川省旅游局邀请,都江堰文...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