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结缘都江堰 张大千收下两弟子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4-12-07 19:16   https://www.yybnet.net/

旧成都的缫丝女工

表现生丝加工的木刻画

胡梦痕、雷良玉夫妻在一起创作国画。

大千先生教学生特别严厉,他规定:“跟我学画有三不准:第一不准打牌,第二不准抽烟,第三不准喝酒。犯了其中一条,请自己走人!”□锦城轶事

老成都的簇桥是不亚于如今黄龙溪和洛带一般的存在,在2000年来,这里一直是整个西南地区生丝交易的核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据民俗学家刘孝昌介绍,簇桥作为千年古镇,2700年来,有丝就有簇桥。

千年不衰的

簇桥丝业

簇桥的生丝产业能够千年不衰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以来,簇桥一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十分适宜桑树的生长。同时,簇桥一带水网密集,生丝需要清洗和理顺,流经簇桥的府河和锦江的水特别适合生丝洗涤,濯锦之后的绸缎色彩绚丽,经久不褪。

古时簇桥是少数民族笮人的聚集地,笮人用慈竹片绞为桥,名为笮桥。簇桥一带盛产蚕丝,这些生丝是制作蜀锦的原料。三国时期,簇桥与北边不远的锦里两相遥望,一个产丝,一个织锦,成为中国蜀锦制作与贸易的核心。而簇桥附近星罗棋布的农家,也家家户户栽桑养蚕。

据民俗学家刘孝昌介绍,三国时期,簇桥的丝绸贸易得以如此发达,还要归功于诸葛亮。“蜀锦是当时蜀国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诸葛亮曾经上书‘决地之资惟仰锦耳。\’诸葛亮不仅劝课农桑,还身体力行。他曾自述,自己的封地有薄田十五顷,植桑800株。”

到汉唐宋年间,蜀锦、丝绸交易逐渐发达起来,这是整个川西的交易大事。出土的许多文物上都有植桑养蚕织锦的纹样。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为例,第一层上就绘有植桑养蚕以及采桑歌舞的景象。而成都出土的许多汉画像砖上也绘有桑园、织机、养蚕等生活场景。

明代建文年间,簇桥由原先的木桥、竹索桥改为青石拱桥,也改名为簇锦桥。这座青石拱桥9丈长,2丈宽,桥栏都有3尺高,可走车马。由于当时成都盛行鸡公车,这座青石拱桥上留有许多鸡公车的车辙。在上世纪70年代,政府将这座青石拱桥改为钢筋桥,在拆迁时,发现桥内有一清代石碑,上书:“川省南门外离城十五里,双流地界有簇桥,为明时所造。”

而这簇桥的“簇”也是大有来头。刘孝昌介绍,这里的“簇”指的是养蚕所用的工具“簇笼”,是让蚕子结茧必不可少的工具。“将菜杆和麦秆用绳扎好,即为簇笼,这些簇笼参差的枝桠正好让蚕子在上面吐丝结茧。”

明末清初,簇桥一带的丝绸贸易更加的繁荣兴盛。鼎盛时期,在簇桥从事丝绸生产、加工的经营商户多达300多家,从业工匠达到5000到6000人。

簇桥北边有碑亭,南边有凉亭,还架有一座灵官楼,可登高望远。桥上游有竹林森森,桥下游的河坝上有生丝码头,船从码头出发,经胡家滩到二江寺,可到眉山——嘉定(乐山)——宜宾——重庆,运往全国。老成都生态极好,风景宜人。尤其是秋天,田园秀色十分迷人,有个动听的别称“簇锦凉风”。

民国时期,簇桥古镇分为3段,上场、中场、下场。中间由三道木栅门隔开,上栅子,中栅子和下栅子。老成都有句俗语:“上场顶子,中场银子,下场棍子。”上场是达官贵人聚居之地,中场是丝店与会馆汇集之处,下场是袍哥大爷和苦力们的居所。三道木栅门清晨5到6点开启,晚上11点关门。当时中场有丝厂近20处,其中久负盛名的就有恒丰、泰宇、泰顺、泰兴、恒泰5家。

同时,簇桥还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从这里到邛崃、云津、西昌、昆明,经过康藏,滇缅到西亚、东亚。据民俗学家刘孝昌介绍,散文家黄云鹄曾将簇桥称为“鹫嶺初程”,意为通往西域的起点。

华西都市报记者 袁慧君

图片提供人刘孝昌

A

入室弟子胡梦痕

两只土鸡“换”回一幅画

1938年3月,张大千携家人入住巨木环峙的青城山上清宫。

自幼喜爱绘画的灌县(今都江堰市)人胡梦痕,当时就读于崇庆县(今崇州市)的一所小学,他获知这一消息,又听说校长是张大千的学生,便缠着校长带他去拜望张大千。

那天,12岁的胡梦痕一大早便用背篼背两只土鸡,跟在校长后面汗涔涔地爬上了上清宫。突然见到画坛巨人,少年胡梦痕手心都出汗了,恭恭敬敬地用河西土话说:“我是灌县石羊场的人,叫胡梦痕,8岁就喜欢画画了。”

张大千听了胡梦痕憨厚的介绍,觉得有趣,笑道:“8岁就学画,好嘛。”三人又说了些闲话。大千先生兴致陡起,乘兴画了一幅画送给校长,又画一幅送给胡梦痕,还用浓厚的内江话说:“小鬼,你送两只地道的土鸡给我,我乱舞几笔,送一幅画给你,你今天可是吃了大亏哟!”

第一次见面,双方都留下了深刻印象。1943年,青年胡梦痕从成都南虹艺专毕业。

1944年7月,大千先生完成敦煌石窟壁画临摩并展出后回到青城山。时年23岁的胡梦痕闻讯高兴万分,欲拜师张大千,又担心大千名气太大不轻意收徒,但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胡梦痕到上清宫后,把自己的住房选择在麻姑池旁大千先生画室对面,每天只要张大千在画室作画,他便故意推开窗画画;张大千到室外写生,他也去写生。坚持月余后,大千先生的心中已刻下了“孺子可教矣”的深刻印象。

一日,胡梦痕正在自己的书房里作画,猛抬头看见张大千站在旁边看,一面拈着长须微笑道:“小胡,你娃画得还可以嘛。”胡梦痕反应神速,立刻鼓足勇气大声说:“先生,我太爱画画了,请先生收我为徒弟!”

大千先生朗笑一声:“可以嘛。哈哈!”张大千举家迁往成都会府南街后,胡梦痕也随往成都,客居亲戚灌县石羊人陈道谟家,早出晩归,每天去张大千家学画。

1946年,张大千应邀赴上海举办画展期间,适逢抗战时疏散到成都的历史名画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展出,大千要弟子们都去看。胡梦痕白天看,晚上回家便“背临”元朝画家王蒙的山水名画。一日,恰逢先生讲王蒙,胡梦痕便拿出一幅自己“背临”的王蒙画向老师讨教。张大千仔细端详胡梦痕的画,边看边点头,然后把几个学生叫拢来,指着画粗喉咙大嗓门地说:“你们看,你们看,胡世兄这张画画得多好啊!”

名师爱高徒。张大千当天就叫胡梦痕搬到他家住,从此,胡梦痕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入室弟子”了。

胡梦痕从拜师那天起,就形影不离地追随大千先生学画。张大千1949年12月离开大陆时,师生依依惜别,虽从此天各一方,但师生情深似海,联系从未中断。

一日师生闲聊,大千说:“梦痕不好,太俗气,不如取名‘望之胡立\’,望你在画坛上站立起来!”从此,胡梦痕便把原名“胡梦痕”作为号,正式使用老师给他起的“望之胡立”这个名字。

大千入室弟子胡立先生不愧为一个令人尊敬的爱国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恩师赠送和自己收藏的一些极其珍贵的文物古字画,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B

亲传弟子雷良玉

恩师为弟子们量体裁衣

雷良玉(1926—),温江县永盛乡人,出生书香世家。小小年纪的她聪慧内秀,自幼特别喜欢画画。初中毕业后,雷良玉考上了四川省女子师范学校。

1946年春,张大千在成都池塘街举办画展。在省女师读书的雷良玉去看了画展,大千绘画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差几个月才满20岁的少女,她萌动了拜张大千为师的念头。

1947年春,一个意外的机会突然降临。

一天,雷良玉到同样热爱绘画的女友蒙志萍的祖父(国民党要员)家耍,饭桌上蒙志萍像讲笑话一样说起想拜张大千为师这件事。岂料,蒙志萍的祖父听了大声说:“拜师一点也不难,张大千的好朋友王老就是我极好的朋友,我叫王老写封信给张大千就行了。”

几天后,雷良玉和蒙志萍拿着王老写的信,忐忑不安地到了成都会府南街张大千家。结果不巧,张大千正要赶到上海办画展,他将王老的信展开一看,朗声笑道:“王老推荐的人嘛,没得问题,两个女弟子我一齐收了!”然后,大千先生便吩咐侄儿张比德和胡立好好接待。

从此,雷良玉经常出入会府南街,到张大千家学画。因为朝夕相处,憨厚而才华出众的胡立悄悄走进了少女雷良玉的心中,一粒爱情的种子,悄然在会府南街张大千家中吐出了嫩芽。

雷良玉的眼中,恩师张大千身材壮实,长须飘拂,两道剑眉英气勃勃,面色红润,待人和蔼可亲。可是,大千先生教学生却特别严厉,教画第一天,他就对雷良玉和蒙志萍说:“跟我学画有三不准:第一不准打牌,第二不准抽烟,第三不准喝酒。犯了其中一条,请自己走人!”

大千先生带徒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量体裁衣,给每个弟子指一条绘画之路。比如:余志贞专攻工笔画;何海霞学张大千的山水画;王永年专攻写意山水花卉;胡立学唐宋大家巨然、董源的山水画。

他常摸着飘拂的长须,操一口有盐有味的内江话,语重心长地教导他的弟子:“学画画嘛,要扬长避短,根据各自的特长画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将来方可立足画坛。不然,你的画画得奇臭,还硬要说是我张大千的弟子,结果弄得我脸上无光!”

张大千常对雷良玉说:“你一个女娃子,个子又小,手上力道不够,但很有灵气。我看,你还是专攻工笔花鸟、动物,这样将来才会成气候。”

雷良玉将恩师的话铭刻在心,聪慧的她从几十种动物中,选择了专攻画猫。为画好猫,画活猫,雷良玉一辈子养了无数的小猫。

工夫不负有心人,大千女弟子雷良玉最终以画猫名闻画坛。

雷良玉画的猫毛色细腻,千姿百态。一只只活泼的猫与色彩鲜艳的蝴蝶、昆虫、花草天衣无缝地搭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人见人爱的宣纸工笔画。

1949年,雷良玉与师哥胡立喜结良缘。

(注:胡作廊,胡立儿子,大千先生再传弟子。)雷良玉胡作廊口述供图/马及时撰文

张大千(1899—1983)

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与毕加索并称为中西画坛两座巍然矗立的高峰。

大千先生曾前后寓居青城山长达4年多,并自刻图章二方:“青城客”和“上清寄居”。而对青城山的眷恋成为大千先生终身难解的青城情结。

张大千旅居海外时,他曾将友人在美国开的餐馆大厅取名“青城山”,并绘“青城第一峰图”悬挂于中堂。1981年他还托去美探亲的女儿带回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几个大字赠青城山,次年又赠国画2幅,足见他对青城山眷恋之深。

大千先生结缘都江堰,还留下了两个亲传弟子:胡立(1921—2002) 和 雷 良 玉(1926—)。二人因拜师张大千结缘,终成志同道合的画家夫妻。

新闻推荐

5·12瞬间,登上《时代》封面

心手相连到采访救人华西都市报见证灾难与重建,记录人类不断挑战与应战5·12地震后,华西都市报派出数十路记者,奔赴震区采访。摄影记者朱建国也是其中一人。本来计划前往汶川的他,因为山体滑...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结缘都江堰 张大千收下两弟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