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50年前治病欠下医药费,数十年来费尽周折执意还款
在攀枝花市,一个用40多年岁月“熬制”的诚信故事正被人们传为美谈。故事的主角,92岁高龄的盐边老人杨为之,最近也因此成了社会关注诚信话题的焦点人物。
2月16日,在盐边县月潭街,92岁的杨为之用颤抖的双手拿着一张2009年的汇款单,向为“寻找诚信”而来的人们讲述着发生在大约50年前的一桩往事。
□本报记者 张通
约50年前
异地落难,医院没收医药费
上世纪60年代,杨为之在盐边老县城靠打零工为生。一天,灌县(今都江堰市)一个生产队在盐边县买了一头牛,雇用杨为之将牛送往灌县。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从盐边到灌县需要3天的车程。半路上,杨为之痔疮发作。路过成都时,疼痛难忍的杨为之来到当时的黄济川痔瘘医院求医。医生见其病情严重,二话不说将他推进了手术室。
做完手术,杨为之难为情地告诉医生自己身上只有50元钱。没想到医生和蔼地说:“没关系,治病要紧,这钱留作路费吧,等回去后再把钱寄过来。”就这样,杨为之在医院免费治疗、吃住了一个多月。临出院时,他向院方承诺一定会把钱寄回来。
3年前
执意还款,费尽周折找医院
回到攀枝花后,杨为之本想打工挣钱尽快把钱还上,但由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家里还有4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抚养,还钱之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医院对我那么信任,我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杨为之连连摇头。
后来,杨为之自学会计进入一家乡镇企业工作,经济条件一天天好起来。等到有能力归还医药费时,当年的医院却因改名、搬迁而找不到了。杨为之委托亲戚四处打探未果,纷纷劝他将这件事放下。杨为之却急了:“做人必须讲诚信。”
2009年6月的一天,杨为之的三女儿在家上网。杨为之灵机一动,让女儿试试在网上查找当年的医院,一搜索果然找到了。原来,这家医院已改为公立医院并更名。
如今
汇款作为救助基金救他人
这个结果让杨为之激动不已,他立刻拨通了医院电话,表示要将40多年前所欠的医药费寄过去。医院工作人员告诉他,当年的档案已无法查到,也没人记得这件事情,干脆就不用还了。
倔强的杨为之却坚持要把钱还给医院。“既然大家都不知道当年的费用是多少,那我就寄5000元过去。”3天之后,杨为之独自来到盐边县邮政局,给医院汇去5000元。收到汇款后,医院工作人员专门给杨为之打来电话,说他恪守诚信的行为让医院上上下下十分感动。经过商量,医院决定将老人还的5000元钱用于帮助特困患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诚实守信的精神传承下去。
当年,杨为之的还款行为就曾一度当新闻事件被广为流传。“几十年压在心头的石头终于挪开了。”想起3年前的一幕,杨为之感叹着长舒一口气。
近日,一名患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患者在该医院接受治疗,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5000元还款所注入的救助基金便派上用场,帮助其解了燃眉之急。
新闻推荐
全省工商系统创先争优暨争创“三满意”先进事迹巡讲启动本报讯(记者刘佳)4月10日,在省工商系统创先争优暨争创“三满意”先进事迹巡回演讲首场报告会上,都江堰市工商局等6名全省工商系统先进典型代表...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