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奋力推进民生工程
从最可爱的人到最困难的人,再到全体社会成员;从“三个一部分”即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到发挥社会稳定机制作用,进而上升到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从“三性”(群众性、社会性、多元性)到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民政工作在工作对象、基本任务、职能特征等方面不断演变:民政理念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意是面镜,民心是杆秤。一组去年实实在在的“民政民生数字”,体现着四川省民政部门实施“民生工程”所作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一幅幅感人的“民生图景”,则反映出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四川省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和好处。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指导支持下,四川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服务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民生、促稳定”大局,积极推进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敬老院建设管理、慈善爱心超市和社区养老等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切实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 刘星图片由省民政厅提供
病魔无情人有情
数字: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按
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人均医疗救助水平达到261元,完成目标186%;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人均医疗救助水平达到211元,完成目标151%。
图景:病魔到来的时候,无疑是无情的,尤其是城乡困难群众,他们的抗击风险能力就更弱。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2011年,省民政厅指导和督促各地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逐步取消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和医疗救助起付线,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全省救助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患者68.7万人次 (以下均不含资助参保人数及资金),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5.4亿元;救助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患者166.2万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0.05亿元。
目前,全省75%的县(市、区)实现了新农合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城镇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偿同步结算的“一站式”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去年12月,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积极开展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要求各市州选择2个县(市、区)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负担。
关爱就在身边
数字:关爱设施建设,新建社区
慈善爱心超市565个,完成目标113%。
图景:在都江堰市永久性安置点金江小区,2000多户受灾群众陆续入住。来到金江小区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有间特殊的超市金江慈善爱心超市。
在超市里,有货架,有琳琅满目的物品,也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从外观上看,这的确和一般的商业超市没什么两样。仔细观察,除了一般商业超市所具备的货物摆放区、结账区外,还多了一块接受社会捐赠的地方,即捐赠接收点。
慈善爱心超市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接收捐赠物资,并受职能部门委托对捐赠接收的衣物类和旧物品类实行配送发放;对爱心物品进行义卖,并将义卖所得用于帮助更多的人。慈善爱心超市还制作了爱心积分卡,发放给困难群众。
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表示,全省市州、县(市、区)两级全部建立了慈善组织,近三分之一的市州、县(市、区)成立慈善办并配备了工作人员,已建成慈善爱心超市2269个,省、市、县、镇(乡)慈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
数字: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
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191元 (含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价格临时补贴,下同),完成目标110%;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85元,完成目标113%。
图景:成都市青羊区低保户张敏已快50岁,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他的妻子来自农村,也没有多大经济能力。2001年,他的女儿又出世,负担更重。根据低保政策,他和女儿能从民政部门各自每月拿到近300元的低保补助,自己还能从残联拿到50至100元的补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2011年,省民政厅及时起草《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见》。目前,全省已有19个市州出台了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安排临时生活救助资金1.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0.3万户。
同时,省民政厅积极与省发改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四川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目前,全省已有19个市州出台了联动机制实施办法。
敬老院的幸福生活
数字: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12
所,完成目标149%;新增床位1.2万张,完成目标239%;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83万人(户),完成目标182%;集中供养床位率达到53%,完成目标106%。
图景:“乡村四月闲人少,敬老院内麦垛高。老头老妪齐割麦,欢歌笑语驱疲劳。”盐亭县黄溪敬老院76岁老人刘中兴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3年之前的他可没有写诗歌的兴致。那时候,他一个人种着3亩田,要挑水,要做饭,一天一般吃一顿饭,最多吃两顿饭。刘中兴笑呵呵地说:“当然是现在好了!”
刘中兴们的幸福与新建的农村敬老院密切相关。2011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贯彻 《四川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工作。多数县(市、区)制定了具体措施,形成了上下统一的农村 “五保”供养政策法规体系。
同时,为了保障“五保”供养对象正常生活,各地不断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探索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供养标准,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去年共安排中央、省本级敬老院建设专项资金5470余万元,各地争取相关政策和配套资金4331万余元。全省已有147所敬老院达到省一级标准,359所敬老院达到省二级标准,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家门口养老 全家人放心
数字:创建45个省级养老服务
示范社区,完成目标250%。
图景:90多岁高龄的王书君老人如今在马家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过起了家门口养老的生活。王奶奶讲,子女对这种家门口的养老方式同样感到满意。因为家就在与养老站仅一街之隔的新二村,孩子们散步、买菜之时就能顺便来看看老母亲。
为积极应对四川省人口老龄化,从2010年开始,省民政厅决定在全省开展创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工作,重点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和低偿性,满足“三无”老人、特困老人等老年群体的需求,使社区养老服务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目的。
从2010年开始,省民政厅将该项工作列入省本级福彩公益金预算,两年来共计投入省本级福彩公益金2000余万元,资助社区为老服务基础设施设备添置,初步改善了四川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滞后的局面。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都重点突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设立了休息室、医疗室、多功能活动室、心理疏导室等基本设施,配置了轮椅、呼叫器和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康复设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台湾的巡演订单终于成功签了!”3月28日,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斌打“飞的”回到成都,带回《大美四川》将在台北、新竹等6地举办15场商演的协议,欣喜不已,“从努力破解改革难题,到不断重塑...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