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5月29日电(记者 孙阳)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29日在四川省都江堰正式开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熊猫保护权威专家、保护组织代表参加了野放中心的奠基仪式。
“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马家沟,占地面积2023亩,预计投资1.6亿元,3至5年内建成。野放中心初步设计从外向内依次为后勤工作配套区、科研教育体验区、野外救护检疫区、野化饲养繁育区、半原生态野放过渡试验区、原生态野放实验区6大功能区,从而形成完整的大熊猫回归自然的生态科研走廊。
野放研究中心建成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计划分批次投放40至50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进行系统的移地大熊猫野放过渡研究。研究过程中,大熊猫专家将全面地收集大熊猫野放的科研资料,为最终实现大熊猫放归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大熊猫研究专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张志和博士说,大熊猫繁育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圈养,而是将这一物种放归自然。在目前科研繁育取得较好成绩、人工圈养种群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开展大熊猫野放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次“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的开建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的一个重大步骤,在野放中心,熊猫专家将对大熊猫回归自然相关课题进行系统地研究。
记者了解到,“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作为地震灾后动工的大熊猫恢复重建项目之一,也将带动之后的大熊猫疾病防控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在未来几年里,“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猫疾控中心”“陕西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救护中心”一同构建起包括“大熊猫移地保护”“就地保护”和“野化过渡”各项目在内的综合保护体系。这一体系建成后,中国保护大熊猫事业将更好地兼顾熊猫种群安全、科研教育、栖息地保护和野放回归等方面,有利于实现大熊猫这一物种和其栖息地的可持续发展。
大熊猫专家认为,四川省都江堰拥有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在大熊猫野放、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基础。汶川地震后马家沟所在区域的林地生态植被并未受到影响,能很好满足大熊猫的栖息需要,是“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的首选地。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都江堰7月11日电(记者肖林叶建平蒋作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发生的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目前已在搜救中发掘运出18具遗体,在都江堰全市范围内登记失踪和失去联系人员107人。据参与搜救的地...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