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玉神人面像。
金沙遗址内景。 (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絜钩,上古鸟名。长得像鸭子,却有着老鼠一样的尾巴,擅长攀登树木,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瘟疫灾难,所以絜钩是瘟疫的代名词。
商周玉贝。
商周有领玉璧(残)。
更多金沙未解之谜,扫码上封面新闻看精彩短视频。
商周大金面具。
□ 李后强
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分析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发现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一些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金沙古城是被什么力量所灭?为什么没有文献记载?文物为什么没有破坏痕迹?太阳神鸟用途是什么?这些问题必须回答。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还原法”研究金沙古城消失问题,认为“洪水之后的大面积瘟疫摧毁了金沙王国”。“还原法”就是把考虑场景还原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如农牧业社会,科技落后,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信仰原始宗教等。
壹
洪水肆虐
击垮古蜀国的最后一环
清华大学范念念、吴保生、刘乐2010年7月在《山地学报》刊文指出,发生于公元前1099年的地震引起山崩、滑坡堵江,进而引起河流改道,并导致三星堆文明的消亡和金沙文明的传承,以及杜宇时代的严重水灾。这是一个重要观点,有助于探讨金沙古城的消失,至少说明成都平原水患很多。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陈宁生等指出,历史上成都古城镇迁移的最大可能因素应是山洪泥石流灾害,金沙遗址可能是被公元前300年左右的龙门山区地震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所毁灭,因为最近的一次金沙古城的毁灭时代上与2300-2600年前的区域大地震的时代吻合,相关成果发布于知名国际期刊《地貌学》上。他们认为,古蜀国频频受到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影响,蜀国国力的衰弱导致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在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古蜀人希望有一双“千里眼”,寻找一片安宁的土地,四处迁徙。
洪水肆虐是击垮古蜀国的最后一环,应该没有太多异议。《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秦惠王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分析发现,几乎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对于金沙遗址的古墓葬类型和分布,对于完整的出土器物,都不能作出很好解释。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介绍,有2000多座墓葬,有成片的,有零星的,更多的则是集中埋葬的,很多都在居住区附近。
集中埋葬包括合葬,不应该是洪水灾害造成,因为活人是可以逃跑的,况且当时古人游泳本领高强,死亡人数有限,洪灾后还可以重建家园,不可能彻底毁灭。而应该是疾病造成,更可能是瘟疫造成,因为大洪灾后都有大瘟疫,只有大面积瘟疫才有大量人口集中死亡。另外,如果是战争,这些珍贵器物如金器玉器应该被掠走,不会留下掩埋,象牙也是好东西不应该集中掩埋。
贰
洪水之后
金沙古城大面积瘟疫流行
根据王毅、邓聪主编《金沙玉工I:金沙遗址出土玉石璋研究》介绍,在“梅苑”地点内已经出土6000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礼器,发现了大量象牙、野猪獠牙、鹿角等。我们在研究金沙器物没有被人为故意损坏的基础上推测,金沙古城可能毁于洪水之后的大面积瘟疫流行,大多数人死亡,因而生产力大大下降,国力衰减,很快被灭。虽然没有历史文献直接记载这件事,但从《山海经》等古书中可以找到间接证据。
古代医学不发达,对于瘟疫毫无办法,而四川盆地河流众多,水患频发,瘟疫多次爆发。金沙遗址祭祀区与三星堆祭祀坑完全不同,泥沙和文物混合在一起。金沙遗址坑里大小不同的泥石颗粒散落在不同部位,象牙杂乱地分散着,其中还掺杂泥沙,这应该是山洪冲击造成的“洪痕”。在遗址内,还发现古河道乌木。循着这些蛛丝马迹,陈宁生研究员推断出,大地震发生后,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河道堵塞,河床抬高,最终导致蜀地出现了大洪水。
因此,发生瘟疫的可能性极大。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常见的有鼠疫(黑死病)、天花、霍乱、流感、痢疾等,其他的还有大头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等。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次的瘟疫,其中有些影响特别严重。公元前9000年至7500年有人类早期疾病出现。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生疫病(炭疽)大流行。公元前1140年以色列发生疫病大流行。公元前430年到前427年,雅典发生了瘟疫,近一半的人口死亡,整个雅典濒临毁灭。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发病1至3日之内死亡大约2800万条生命,死亡人数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意大利、英国死者半数,据称是由中国商人和蒙古军队传入。1347年欧洲瘟疫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谈》即是以这场瘟疫为故事背景,描写浩劫下的人性。在《旧约圣经》中有类似鼠疫侵袭亚述军的记载。
在中国各个时期都有瘟疫流行,死亡人数惊人。在公元前243年,中国有疫病流行记载,后来记载更多。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在中国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记载。“疠”字可见于《尚书》《山海经》和《左传》。在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可见当时瘟疫流行之猖獗。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死病;1855年在云南发生过鼠疫。
《山海经》与蜀地瘟疫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口传历史很早,最后完成可能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由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记载有古蜀国的史料,如《海内西经》记载:“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这是古蜀开明一族的图腾形象,开明王朝延续至战国末年。据《华阳国志·蜀志》称,“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说明是秦军灭了开明王朝,因此成都商业街大型船棺为开明氏蜀王的可能性很大。
杜宇开明之间
发生了巨大洪灾
根据北京大学孙华教授对古蜀五个朝代的时间划分,我们认为,公元前2600年至前2000年为宝墩文化(主要是蚕丛、夏朝),前2000年至前1800年为鱼凫文化(可能是柏灌、鱼凫,夏晚),前1800年至前1200年为三星堆文化(主要是鱼凫,商代),前1200年至前900年为十二桥文化、金沙文化(可能是鱼凫、杜宇,商晚、西周),前900年至前500年为新一村文化(可能是杜宇、开明,东周),前500年至前100年为青羊宫文化(开明晚期,巴蜀文化晚期),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朝代各数百年。
所以,金沙古城在公元前1200年至前650年之间,主要在杜宇时代。在杜宇与开明之间发生了巨大洪灾,洪灾之后瘟疫灭了杜宇时代的金沙古城。《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闲,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樭,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说明天府之国的富庶与殷实。
袁珂校注:“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衡以地望,庶几近之。”都广(广都)就是今天的华阳镇一带。都广之野也指上古巴蜀农业文明的中心,也就是成都平原。《蜀王本纪》言:“蜀王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公元前7世纪(春秋),开明氏鳖灵自立为蜀,号丛帝,建都广都。此处的黑水指的是发源于四川省大邑县双河乡境内的黑水河,又名长石坝河。稻黍稷麦菽分别指什么?指水稻、玉米、小米、小麦、黑大豆。
絜钩像鸭子
是瘟疫的代名词
《山海经》讲了许多洪灾事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现在认为女娲补天在雅安。《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山海经》中许多异兽怪鸟就是瘟疫代名词,如旱魃、絜钩、趾踵等。根据《山海经·卷四·东山经》记载:“又南五百里,曰(zhēn)山,南临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嗥狗,其名曰峳峳。见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絜钩长得像鸭子,却有着老鼠一样的尾巴,擅长攀登树木,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瘟疫灾难,所以絜钩是瘟疫的代名词。
《山海经》还讲,太山“山上生长着一种怪兽,它的形体同牛很相似,但头是白色的,长着一只眼睛,蛇一样的尾巴,它名叫蜚。这是一种不祥之兽,它从河水与水泊游过,河和泊就会干涸,它从草丛中越过,草木就会枯死,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瘟疫流行。”(《东次四经》),这应该是霍乱病;复州山“山中飞翔着一种鸟,它的形状像猫头鹰,却长着一只脚,生着猪尾巴,它的名字叫趾踵,这是一种不祥之鸟,如果它出现,全国就会出现大瘟疫”(《中次十经》),这可能是天花病。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这说明西南巴国一带有大象、有犀牛、有巴蛇,蛇能吃象,君子吃了蛇肉可以治疗瘟疫(霍乱),这证明瘟疫存在。所以,金沙遗址有重达一吨的象牙,还有牛、蛇造型的器物。本版图片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新闻推荐 借助幸福公社平台,未来有望将店开到全国 95后女孩把爱好做成工作室:我是幸福的创客 廖莎在自己的工作室修缮物件廖莎是大邑县青霞镇土生土长的女孩,今年6月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的幸福公社,开了一间物品...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