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位于成都大邑县青霞镇的幸福公社里,第二十八期“幸福讲堂”如期开讲。从去年开办公益讲座“幸福讲堂”,每周一期,专门邀请来自不同领域行业大咖,为当地创业者们传经。
2009年启动建设的新型乡村社群幸福公社,如今已聚集了几十个文创团队,尤其是其中的设计师聚落,着重于农业产品的品牌设计和乡村旅游品牌设计,推出一系列农业伴手礼、乡村旅游品牌等,探索在乡村振兴中,以文化激活乡村的2.0版本。
□本报记者吴梦琳
形成设计师聚落,推动文创到农创
走进幸福公社,入口处便是一个展示中心,摆放着不少精美的农业伴手礼:五谷、果汁、茶叶、火锅底料……这些本土农特产品,不仅品牌名字很有特色,包装特别且充满着乡村韵味。
“我们结合产品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品牌理念、产品包装方式进行设计。”参与农业伴手礼产品设计的回声工作室负责人马新林告诉记者,虽然还在初期试点阶段,但通过这样的伴手礼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也很受市场欢迎。
去年初入驻幸福公社的回声工作室,此前还参与了大邑县农产品公共品牌“西岭绿源”的主要视觉系统的设计,现在正继续进行其旗下的不同产品的细分品牌的设计工作。
而他们的邻居,空空茶工作室,则主要为峨眉山、青城山以及大邑一些乡镇和村落进行乡村综合体、乡村民宿等空间改造和设计。“最近刚帮崇州重庆路上一栋农房改造设计成乡村民宿,现在川西旅游环线很火,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做乡村民宿。”空空茶工作室负责人清衣告诉记者。
如今在幸福公社,从事“乡村+设计”的创业团队已有几十家,他们被当地称为乡村设计师聚落。
“随着创业团队越来越多地入驻,大家都在思考,立足于乡村的文创,究竟应该有何不一样?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文化植入乡村?”幸福公社项目副总经理陈哲告诉记者,经过摸索,从最初主要是将一些文化业态的产业代入到乡村,到如今明确了从文创升级到农创,并主要形成了两方面的文化+农业主要模式:一是打造精品化的、有文化情怀的农业品牌和产品;二是通过农村再造设计站,打造特色乡村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乡村振兴中构建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模式。”
乡村振兴,需要塑造乡村形象
4月6日,幸福公社的场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文创团队杲设计也出现在其中。这个10余人的“95后”团队,2016年才到幸福公社安家,现在正在帮大邑县董场镇祥和田园综合体的七个林盘设计村标,其中的熊林林盘,根据其特色设计了祥和熊、喜悦熊、幸福熊等一系列视觉形象,将植入到村口路牌、门牌、村落景观以及当地开发的农业品牌等。
杲设计团队负责人戴子淳告诉记者,创业几年,他们深深感受到,在乡村发展中,品牌打造和形象塑造这个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青霞镇村民杨伟就是其中之一。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家乡发展不错,3年前开始返乡养鸡。“去年养了2000多只,全部都是生态养殖,跟当地一些公司合作,打出绿色土鸡品牌,很快就卖完了。”杨伟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养殖5000只,对于销路,一点都不担忧。
“幸福公社建成以来,总共接待了超过6000组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大家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乡村发展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形成可持续的模式?”陈哲说,经过他们的实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村本身的品牌打造,把乡村营造成为IP。“实际上,过去青霞在川西旅游环线中,由于特色资源缺乏等,并不算热门之地,如今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到来,也正在于其文创小镇和人文旅游聚落形象的成功塑造。”
马新林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筹备一个“乡村设计师学校”项目,“预计课程将为期一个月,进行封闭式培训。”马新林说,课程的目的并非教授从事设计的专业电脑技术等,而是跟更多人分享如何从乡村审美角度,来打造乡村品牌,塑造乡村形象。
为进一步扩大文化小镇影响力,记者了解到,此前,大邑当地政府已与幸福公社建设运营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幸福公社附近继续打造“幸福天工”项目,将主要包括设计师群落、农业产品生产制作等多个功能区,打造立足当地、面向全国的农业品牌产业园区。
新闻推荐
宽敞繁华主街干道是城市的“面子”,而隐蔽在内的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市民的健康和幸福指数,有时就体现在这些“里子”当中。“环境美化了,街面更清爽了,绿化...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