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大邑新闻 > 正文

张打铁 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大邑唐场古镇,实地探访渐成绝响的打铁二重奏

来源:成都商报 2014-07-06 23:33   https://www.yybnet.net/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学打铁。”这是大江南北都流传甚广的一首民谣。它描述的是如今渐行渐远的行当———铁匠。

唐场古镇

铁匠铺传奇

今天的川西平原,保留有铁匠铺的古镇早已凤毛麟角。而在成都市大邑县唐场正街上,至今保留着用风箱手工鼓风,两人配合全手工打铁的铁匠铺。在高高的封火墙下,是铁匠谢师傅世代前店后家的铁匠铺。那两人协作打铁的二重奏,在势如破竹的工业化进程中,渐成绝响。

唐场古镇

铁匠铺传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是谢师傅的铁匠铺最红火的时期。当时,两座打铁炉经常同时开工,还有四五个学徒一起忙活。遇到赶场天,一块钱三把的镰刀、十几块钱一把的菜刀……打的人多得很,一天的营业额往往超过百元。

跨入谢师傅的铁匠铺,泥巴地面高低不平,地上黑乎乎的,还有新落上的打铁的渣子。砖砌的炉子历经高温,外部早已像风化脱落的山石。

屋角一个风箱让我眼前一亮。这个风箱,是用一根直径一尺的圆木挖空成管状制作而成。风箱的手柄和连杆,早已被磨得光滑透亮。谢师傅说,这个风箱都用了几十年了,里面的活塞密封材料用的是鸡毛。这手柄和连杆磨损明显,当年几乎每年都要更换。这样的风箱,我曾经在一个农耕文化的展览上见过,但不及谢师傅这个大,且退役多年。我顿时感觉自己置身在一个农耕和传统手工业的博物馆中。

我问谢师傅是不是打铁世家。他一听,自豪地说,他父亲就是开铁匠铺的。老人家因为打铁,身体硬朗,去年去世时享年98岁。“民国时期,我父亲就在这里开铁匠铺。红火的时候一共请了四位打铁师傅,下面还要带不少学徒。当时,土匪猖獗,当地地主富户就请他们打造火枪,一支枪就是好几个银元呢”。

谈起曾经的辉煌,谢师傅和老伴不约而同地说,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时候。谢师傅的老伴说,“那时候,遇到赶场天,一块钱三把的镰刀、十几块钱一把的菜刀……打的人多得很,一天的营业额往往超过百元。一天一百块,这在当时那是相当可观的哟”。那时候经济大发展,而工业化还未普及,因此广大的中国农村对铁匠铺的依赖相当大。从农业生产需要的锄头、犁头、镰刀、柴刀、钉耙、铲子,到木结构建筑所需的铁制连接件,再到家家户户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菜刀、锅铲、锅儿、鼎罐,无一不是出自铁匠铺的敲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是谢师傅的铁匠铺最红火的时期。当时,两座打铁炉经常同时开工,还有四五个学徒一起忙活。按照中国传统,学徒学手艺,不拿工钱,一边学习一边为师傅工作,有的还要自带口粮。由此可见,当年的铁匠还真是一个颇受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如今,杨师傅虽然将打铁的手艺都传给了儿子,但是谢师傅的儿子已无法靠打铁来养家了,他早已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包工头。父子俩偶尔也生起炉火,拉起风箱,叮叮当当地打一场铁,但体育锻炼的作用远大于打铁本身。

一把菜刀是怎样打出来的?

如今在谢师傅的铁匠铺里还能看到的活计,是打造一些大工业不便加工的小批量产品,如厨房里的锅铲和菜刀。从唐场到上海打工的人,回来时还专门来定制谢师傅手工打造的锅铲和菜刀,说手工打造的菜刀特别经用,而且越用过好用。

于是,菜刀成了我们如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传统工艺打铁的“案例”。

1

选铁

早在谢师傅的父亲时代,四川仁寿的铁就备受川西铁匠的青睐。当时交通基本靠走,谢师傅的父亲就挑着挑子,把铁从仁寿徒步挑回来。

2

切割

那时候的成品铁,是直径十厘米左右、一尺来长的柱状。初加工非常耗费体力。要打造菜刀,首先要把柱状的铁锻打成厚约三厘米的板状。之后,根据菜刀的大小估算,把铁切割为小块。每块的料,要足够打造一把菜刀。

3

锻打

切割好的铁,经过反复锻打,菜刀的毛坯成型了。

4

打刀刃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刀刃的材质和菜刀其他部位的材质是截然不同的。菜刀毛坯的刀口部分,被开了一道槽子,用作刀刃的条状“好钢”,被镶嵌在槽子里。再经过锻打,与刀融为一体。

5

安刀柄

菜刀的刀把部分需要一个木制的刀柄。按照传统做法,这个木制刀柄和固定刀柄的铁箍,都需要铁匠铺师傅亲手制作。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冲压技术的普及,才出现了专门制造冲压铁箍的作坊。

6

开刃

对菜刀的铣和磨,也是铁匠必备的手艺。铣菜刀,如同我们在老城里看到的走街串巷的磨刀匠人流程一样,将菜刀固定在一个长凳上,用铣刀将菜刀开刃。如今,开刃已普遍使用电动砂轮。谢师傅的铁匠铺里,这两套工具都有。

7

磨刀

门口石墩上摆放着一块磨刀石。岁月的磨砺给磨刀石留下一道月牙形的凹槽。磨刀,这大概是手工打造菜刀的最后一道工序了。用毛巾擦拭完磨好的菜刀,谢师傅把菜刀往铁墩上一放,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徘徊在历史的门槛上

但历史前进的脚步,却将谢师傅父辈打造火枪和谢师傅打造农具的红火,甩在了身后,就像那炉子里的炉火,再旺,也有熄灭的时候。

新式建筑,不再使用木结构的屋顶,大量来自建筑业的构件订单纷纷作古。插秧机、收割机的诞生,加上不锈钢冲压的镰刀的问世,两面夹击,让铁匠铺的农具生意几乎绝迹。远隔千里的义乌、温州,用强大的生产和销售能力,改变着谢师傅近在咫尺的生活方式。一步一步地,谢师傅的铁匠铺走到了历史的门槛。

我去的那天,谢师傅老两口正在打造火镰子(火钳)。在铁匠的活计中,打造火镰子是非常考手艺的,一是因为火镰子本身比较细,而且要分好几段打造,头头上还要打得又细又扁,有一边的中间还要挖个洞,以便连接另一边,做成一个钳子的形式。不过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古镇不久可能用上便捷的天然气,火镰子也必将为新一代居民所生疏。

炉子边,摆放着几根明显是现代锻造的风镐头子。谢师傅说:“这些风镐头子用钝了,有人想起我这里可能可以修复,就拿过来了。”谢师傅按照传统工艺,将风镐头退火锻打,重新造型淬火。如今的活计已经逐渐边缘化,当年打造大量农具、厨具在赶场天日进斗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现在来打东西的人少,达不到一定的批量就开工肯定是不划算的。为什么不赚钱还把铺子开起呢?谢师傅说,房子反正是自己的,没什么成本,偶尔打一下就当锻炼身体,最近很多天炉子都没烧过了。(文/吴志维图/张宇)

我告诉谢师傅,有些旅游开发得好的古镇,它们的铁匠铺会打造一些锅铲、菜刀卖给游客。谢师傅听了,淡淡地笑了笑:那也很难挽留住什么了。像我孙子就完全不会打铁了,到外面读大学去了。

新闻推荐

退休老人致电商报,委托转达心声——— 带娃娃去见爸妈吧 农活我干

昨日扫码数1037目前总数6510截至昨晚9时,通过读者爱心扫码筹集到的“团圆基金”已达65100元。离中秋假期还有4天,因自己忙于农活,老伴又在大邑县打工,罗惠香没时间带外孙孙志辉去大连,但看着娃娃见爸...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打铁 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大邑唐场古镇,实地探访渐成绝响的打铁二重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