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崇州新闻 > 正文

理财产品走俏农村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8-12-19 05:3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吴平

农村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理财”的盲区:没有“财”,何谈“理财”。被褥底下、衣柜底下能压着一些现钱就不错了。然而,近日,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农民理财渐成时尚。

近两年,从农村走出去的创业者苏蓉、王富强购买的理财产品“月月升”数以几十万元计。类似的这些腰包渐鼓的新农民直接推升了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的国债、月月升、日日升三款产品近5年超过50%的平均增幅。

储蓄故事 从活期到国债

20年前,双流县东升街道的苏蓉20岁,刚在重庆一家工厂有了第一份工作,每月100元左右的工资按时存在存折上交给妈妈。结婚时,妈妈把存折又拿给她。2000年初,苏蓉在重庆买了第一套房子,十几万元,倾尽所有储蓄;2011年,与朋友合伙做摩托车的批发生意,本金还是来自自己的储蓄。

与如今的月光族、信用卡一族不同,70后的苏蓉对借贷很谨慎,存自己的钱,用自己的钱,踏实。通过储蓄,人生每次“转折、升级”都应付得游刃有余。

以前工资不多,存个活期随用随取;如今现金流大了,相比通胀水平,活期利率没准还亏钱,苏蓉需要新的理财方式。

邛崃县冉义镇的王富强,夫妻二人在西藏打工20多年,现在承包一些小工程,从而有了殷实的家底和积蓄。理财问题也提上日程。

人民银行崇州支行国库科科长梅萍介绍,除了储蓄存款,最早的农村理财选择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遍全国的“国库券”。但当时,对于农村来说,销售国库券的网点很少,加上每年只发行为数不多的几期,村民购买非常不方便,想买的要走很长的路、排很长的队。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积蓄本来就不多,除了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生活消费,农业上,每季都要投入新的生产资料,很多农民都更习惯把现金放家里。

如今,理财产品的品种丰富性与当年相比已是云泥之别,从村民购买的总额、种类上,能够一窥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发展变化。

理财经验 从保值到投资

去年10月10日,崇州王场镇清明村村民张东明在“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申请购买国债,成都银行崇州支行很快为其办理了一笔1.5万元、3年期的电子式国债。

今年8月,第七、八期国债发行首日,邮储银行崇州支行也通过“农贷通”销售8笔共计70.4万元的国债。

“国债下乡”是服务三农金融的重要内容,聚集互联网与大数据科技的 “农贷通”则是一把推进的利器。

“在手机上有手机银行的软件就能操作,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各种理财产品的咨询、购买甚至赎回。”邮储银行崇州支行副行长郭超介绍,随着人工劳务费增长,村民的务工收入超过支出,储蓄意愿较高。

理财产品根据风险由低到高排序,分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村民的每一块钱都是辛苦钱,他们的理财观念仍是偏保守的,更偏爱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梅萍分析。

与此同时,无论农业生产、还是小型加工、商贸,都对资金流动性有较强的要求。针对此,邮储银行发行的“日日升”“月月升”等产品颇受欢迎。

苏蓉手上流动资金多的时候近百万元,放着是浪费,存起来,可能2-3个月后又要用,她觉得这种周期短、购买赎回都很灵活的金融服务非常适合。

王富强也总结了自己的理财经验:民间那种短期拆借、允诺高收益的,不要轻易相信;股票、基金浮动大,“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今44岁的他计划再干几年就回家,考虑以后的生活,他选择购买了几十万元的月月升,同时还有一些周期为一年的理财产品,形成周期长短、风险高低互相结合的理财结构,获得不错的收益。

(王富强、苏蓉、张东明为化名)

新闻推荐

叶儿粑和冻糕恰似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林赶秋清末,崇庆县怀远镇蒋三麻子制作的叶儿粑有着浓郁的山野风味,颇受欢迎。后来他能干的同乡们将店开到了成都各地,使叶...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理财产品走俏农村)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