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01版)钟坤告诉记者,秘诀在于设计图纸和各项建筑材料的技术参数确定后,建筑构件全部在建材工厂订制完成,就像是“打印”出来的一样。
除了“竹里”,竹艺村还有其他配套设施。记者在现场看到,竹艺村以“竹里”为核心,相继打造了竹编博物馆、遵生小院、三径书院、闲来茶馆、来去酒馆、稻田舞台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目前,竹艺村周中日均接待游客300人,而周末日均接待则超过了800人。
提升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
6月3日,龙黄村11组村民乐冬雪在屋檐下麻利地编织着商店开业用的花篮。在她的一旁,已经放了一摞已编好的。“编一个只能拿到几角钱的人工费,编一天下来也就几元钱。”乐冬雪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道明镇,竹编处于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与竹编有关的行业。“后来,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的新材料日趋丰富,成本更低,对纯竹编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少。”道明镇党政办主任、龙黄村第一书记方科告诉记者,这让原本就处在竹编产业链下游、赚取人工费的村民收入更加减少。
这些年,方科一直在思考如何重振道明竹编产业。“以生活类民用产品为主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产品没有竞争力,必须另寻出路。”方科告诉记者,竹里及其附带的旅游配套设施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在竹编博物馆里,一个个精致的竹编工艺品少则售价几百元,多则售价几千元,让村民惊叹。“竹编博物馆里的各类竹编工艺品都出自知名技艺大师或设计师,我们的村民也要 ‘高大上\’起来,制作的竹编要更加文艺范儿。”方科说。
“我们对这里的产业结构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村民手中的竹编缺乏的是艺术与设计。”钟坤告诉记者,竹编有了艺术,能提升其自身价值,同时更受游客喜爱。方科告诉记者,目前,龙黄村已经和中业文旅合作,由中业文旅邀请设计师对当地村民进行培训,提升其编织技艺。“我们邀请的新村民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为村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助农增收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钟坤说。
此外,方科告诉记者,道明当地还成立了竹编产业协会,通过提高竹编的产品附加值,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政府、企业、村民携起手来,振兴竹编产业指日可待。”方科说。
(图片由中业文旅提供)
新闻推荐
服百草枯劝妈妈回家的小伙26日身亡 杀人百草枯:水剂退市近两年 为啥惨剧仍上演? 记者调查 在售的百草枯胶剂,商家可令其秒“变”液体
家人照顾谢云涛5月26日晚,19岁的谢云涛在历经了痛苦的两个多星期后,离开人世。自5月8日喝下百草枯后,谢云涛感觉身体里...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