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崇州新闻 > 正文

道明竹编 手指织就的非遗风景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8-05-18 05:21   https://www.yybnet.net/

□杨虎

川西平原自古多竹。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暮春,在位于今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白塔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村里,到此观赏白塔的陆游遇上小雨,当地村民连忙从家里拿了一顶新编的斗笠给诗人戴在头上。他顿时诗兴大发,悠然吟道:

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

凭栏避微雨,挈笠遇归僧。

残日照楼角,屯云拥塔层。

溪山属闲客,随意倚枯藤。

以慈竹为主的各种竹子在崇州人的生活里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历经千年风雨,终于形成了今日竹舞川西平原的别致非遗风景。

这一道风景,因其诞生在陆游昔日行吟过的崇州道明镇白塔山下,人们便把它叫作了 “道明竹编”。

2007年,道明竹编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12月,道明竹编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篾条翻飞的乡村风景

千百年以来,以白塔山为代表的崇州山区与平原接壤的地带,多楠竹、慈竹、白葭竹、广东竹,常年绿浪起伏,翠色四围。竹引发了文人的情思,更维系着当地人的一日三餐。一条道路早已在心灵手巧的人们手上悄然展开。这一条路,即是后来的“道明竹编”。

秧苗栽下后,白塔山脚下的村民们就进入了漫长的农闲时节。早晚时分,小山村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在竹林深处斑鸠的咕咕声中,乡村男女们手舞弯刀,将竹子劈成篾条,然后又将篾条变成蔑绳,蔑绳再变成鸳篼、撮箕、箩筐、筛子……一般来说,砍竹、划蔑这样的活路,都由男人动手,女人们则充分舒展自家的巧手,将那一条条精细的篾条编成各种日常用具。

渐渐地,一部分男女索性放下了其他求生门路,走上了专业的编织之路,手上的各种竹编用具也由粗到精,由简到繁,所编制的斗笠、凉席、素篼、花篼、提篼等精美制品,销售遍及成都地区乃至省外。1926年编撰的《崇庆县志》记载:“崇庆之竹编名扬省内外,实赖道明方有所得也。”漫长的岁月里,道明竹编逐渐品种繁多,除竹兜、竹篮、竹盘、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还有竹净百圆锣、竹套三花提篮、竹筷篓、竹纸篓、竹花插、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型书兜、竹花兜等;另外,还有各类竹编玩具,花色品种达二百多种。

瓷胎竹编师承源流

令本地竹编男女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不起眼的各类农机用具,有一天居然会走出国门,到国际上大放异彩。

那是1915年,由道明竹编艺人张国正精心研究并编制的瓷胎竹编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世博会,那精美绝伦又独具东方韵味的竹编花瓶作品刚一亮相,便吸引了无数目光。最终,获得了银质奖章,并赢得“东方艺术之花”的美称。

从竹盘、竹碗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花瓶、首饰盒等精美的竹编艺术品,道明竹编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话要从张国正说起。

生于光绪年间的张国正从小便酷爱竹编。为了发挥自己头脑里对竹编制品的想象,他将竹篾越划越薄、竹丝越劈越细,细到极处,就像头发一般。但张国正发现,这种竹丝按照传统技法编织出来的竹编柔弱无骨,甚至支撑不起自身的重量,各种器具编制完工后,已经没法使用。

偶然间,一个念头闪过张国正的脑海,能不能让这竹丝依附在有骨物体的表面,来解决它的变形问题呢?就是这么一个奇思妙想,一种名为“有胎竹编”的技法诞生了。最初的时候,张国正选用成都出产的漆器作为底胎,让竹编依附在胎上,使竹编技艺从无胎成型进入有胎依附的新阶段。那时候成都的大漆饭盒、首饰盒等名扬四方,张国正在这些漆器外面扣上一层细密编织的竹丝,艺术性和美感达到了新的高度。后来,张国正又用景德镇的瓷器作胎,制作出了现在我们见到的瓷胎竹编。于是,道明竹编从简单的日常用具到艺术品的道路打通了。

“瓷胎竹编”很快就打入了成都市场,张国正也由此声名大噪。后来,清廷在四川劝业局设置了竹篾科,聘请张国正担任教师,传授瓷胎竹编技艺。竹编艺人刘福兴等人师从张国正,“瓷胎竹编”这项手工艺开始流传起来。

1929年,广汉人林绍清到刘福兴的铺子中当学徒,学习“瓷胎竹编”工艺,出师后自己在广汉城里开起了竹编铺子。“瓷胎竹编”这项手艺进入第一次兴盛期。林绍清颇有文化功底,他将竹丝染成五彩,配以古人的诗画做底稿,以景德镇、宜兴、潮州等地的瓷器为内胎,依胎成型,编制成功的作品更有艺术韵味。人们纷纷传说,“瓷胎竹编”是当初专为清廷皇宫编制的贡品。听到这样的话,林绍清也不反驳,只捻着胡须,嘴角露出志得意满的微笑。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林绍清回到成都竹编厂,重新制作“瓷胎竹编”。他经过对四川境内一百多种竹材的考察,最终选择了邛崃山脉的芦沟竹海的慈竹作为竹丝原料。

平乐古镇的竹编艺人还记得,那时候73岁的林绍清师傅来到平乐选购竹子,看见当地民间有很多人在从事竹编生产,深受感动,于是就把自己一生的绝技传授给一个叫李万东的艺人,后来李万东又带了许多徒弟,于是瓷胎竹编工艺就此在古镇平乐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说不尽的道明竹编

说起道明竹编,人们赞叹不已的是它的精美。尤其“瓷胎竹编”,所用的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

这和道明竹编特殊的工艺有关。道明竹编的原料,一般是生长3年左右的慈竹,辅料则为百笳竹。生长了三年慈竹由于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已具有坚韧柔软的特点。这个年龄的慈竹节长,质细,性糍,富有弹性,可多层启剥,不易折断,像它名字“慈”所蕴含的含义一样。所编志出来的竹制品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

开始工作的时候,竹编艺人将精心选择的慈竹,去头弃尾,选用中间几节色泽一致、无斑点、节长质细的部分,下料成竹筒,然后刮青去节,破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在编织过程中,艺人们以经纬编织为主,并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变化多样。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道明竹编主要有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两类作品。平面竹编的作品多为生活用品,如扇子、晒簟、凉席、枕席等,精美好看;立体竹编多为农家生产用品,如筐、篼、箩、篮等,经久耐用。

瓷胎竹编的茶具、器皿等则兼具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和家庭装饰的观赏性,其纤维致密,耐干燥,不变形,不虫蛀,看上去赏心悦目。

新时代的人文之光

当崭新的时代来临,崇州的竹子和道明竹编又摇身一变,走上了一条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的人文建筑之路。

这一次的路,源于乡村振兴。2017年年底,就在昔日陆游诗情勃发的地方,一座叫“竹里”的建筑“火”了。远远望去,这座建筑像一个卧倒的阿拉伯数字8,被竹林包裹着,圆形小青瓦房与周围竹林、树木、青山、田野显得非常和谐。“竹里”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陆游的一句词:“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进入新世纪后,道明竹编又一次面临了重找出路的问题。

“竹里”的建设初衷就是为道明竹编提供一个传播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文创作用,让竹编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借力乡村旅游,让竹编工艺有更大的市场。于是,“竹里房栊一径深”的幽美意境第一次和周边的自然山水融为了一体,与周边富有历史文化资源的白塔湖、白塔寺等元素相得益彰。

翠绿的竹子,第一次以人文建筑的方式点亮了乡村。如今,它不仅是川西乡村的景点,更是一盏璀璨的灯火,在地上熠熠生辉,与夜空中的星辰遥相呼应。

新闻推荐

四川“百镇建设行动”新增300个试点镇

近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崇州市怀远镇、自贡大安区何市镇、盐边县永兴镇等300个镇纳入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扩面增...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道明竹编 手指织就的非遗风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