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是瓷胎竹编,就是把竹编附在瓷器上当做一种装饰,我们跟景德镇那边的一家陶瓷厂合作的,每个花瓶售价从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日前,笔者来到位于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的崇州继军竹制品厂里,见到了杨隆梅,听她介绍起最近销量不错的竹编产品。
杨隆梅是继军竹制品厂负责人卿玉芳的女儿,今年25岁的她,最近正在申报竹编技艺传承人。
道明竹编历史悠久,近几年,一批年轻人回到家乡,在设计、营销等方面加入“新鲜血液”,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新活力。
从包装盒到花瓶 价格上涨10余倍
大学毕业后,杨隆梅原本在一家地产公司做销售,2013年,家中的竹编厂发生了一场火灾,为了帮助父母,她辞了工作回到家乡,跟父母一起重振家中竹编产业。
杨隆梅告诉笔者,自己的爷爷主要制作的都是背篓、簸箕、鱼篼等一些传统的生活和农用器具,到了父母这辈,对产品进行了升级,开始承接订单,主要为工厂定制食品包装盒。据杨隆梅介绍,每个竹制包装盒的批发价大约为10元至20元,竹制产品制作工序繁琐、周期长,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也逐渐被压缩,只能依靠走量来保证收入。
近年来,随着传统手工艺重新迎来热潮,杨隆梅加入后,开始帮助父母在产品设计上继续转型,增大对竹制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制作,他们还研发了竹制家居装修装饰。
在他们的店铺里,笔者看到,一个用于装东西的竹篓的价格大约为几十元,但同样大小的竹制灯罩,售价却可以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价格翻了10倍不止。精通网络的她,还利用互联网微商、网店等形式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此外,装修装饰的产品也发展很快,这几年,成都周边有不少酒店、农家乐、餐厅等,都找到他们进行竹制装修。“产品调整后,我们的产值从以前的每年300万元提升到了800万元至1000万元。”
同样,道明镇的“丁知竹”竹艺馆,在馆长丁志云和女儿丁春梅的携手下,将其打造成为当地最“时尚”竹编馆之一。80后丁春梅从小就喜爱竹编,在学习父母传统技艺基础上,她创新出竹制时钟、竹制提包等时尚与实用相结合的产品。
从个体到群体 传承推广传统技艺
2014年,道明竹编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当地政府还与中央美术学院达成合作,由中央美术学院对竹编手艺人进行培训,杨隆梅、丁春梅都成为了培训对象,到北京学习先进手工艺产品设计理念。其中“丁知竹”还成为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家居产品系传统竹编研究实习基地,由美术学院师生们进行产品设计,“丁知竹”则负责将其制作出来,这样的产品价格不菲——一盏灯的价格能卖约两千多元。
传承推广传统技艺,单打独斗还不行。随着生产范围扩大,2014年底,杨隆梅发起成立了竹编专业合作社,经过考察后,吸纳了当地2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对他们进行培训,以订单方式进行合作,将前期基本编织工作交由合作社社员完成,再由自家工厂进行后续加工。实际上,现在竹编产品制作,最大的成本就是来自人力,杨隆梅告诉笔者,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灵活有效利用,同时通过合作社给农户增加收入,每个月大约能为每个合作社成员带来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收入。
而对于丁春梅来说,她已快成为专业竹编教师了。她和父亲开设了竹编体验教学课堂,与政府、学校、旅游公司以及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还有不少外国游客,都曾来到竹艺馆里,学习竹编技艺。吴梦琳
新闻推荐
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11月3日在成都开幕。崇州主动融入这一盛会,参加2016南亚产能合作(成都)对话会、承办“成都制造融入‘一带一路\’专场推介会”,还设立了西博会“一带一路”崇州家具展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