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志勇
2012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对口支援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成都市成华区、青白江区等20个区(县)对口支援甘孜州道孚等10县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援藏干部们在远离派出单位和亲人的情况下,克服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认真履行职能,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为甘孜州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群众的“好门巴”
她牢固树立“不当过客争当主人”的思想,把高原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思想感情上她与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以发展当地、造福当地群众为己任,与农牧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工作重心放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农牧民生活上,坚持办好惠民实事,增进汉藏友谊。她就是青羊区金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科长王琴,挂职于得荣县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援藏以来,她全身心地地投入到工作中,先后参与完成征兵体检、6个乡镇幼儿园486名幼儿全面健康体检工作。一次,在下乡体检路上,她得到母亲血红蛋白下降到4g以下,并已入院治疗的消息,作为一名检验科医生,她深知其危险性,但她心里明白,还有很多的牧民群众等着她去帮助,于是她毅然选择继续走在下乡的路上,再次把母亲托付给了丈夫;三月,她参加了“送卫生计生下乡柔性流动服务”巡回医疗队,到各乡镇开展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宣传,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宣传等,为1000余名农牧民群众体检,群众都亲切地称她“好门巴”。
视群众为亲人
为道孚县培训年轻干部130余人,选用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7人,打造村级活动阵地10余个。而他所负责的11个项目均已全面启动,资金总投入达1000余万元。其中已完成的道孚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乡镇基层政权标准化建设、乡镇锅庄文体中心建设等9个项目均已交付当地投入使用。他就是援藏干部,道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贾涛。
自援藏以来,贾涛视藏区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坚持走访看望结对亲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家中有病人的,他帮助联系医生,忙前忙后;生活有困难的,他积极给予扶持,不遗余力;房屋需要维修的,他亲自出工出力,抬土背沙。特别是在县人民医院“6·18”危重孕产妇抢救过程中,面对产妇大出血达2000毫升,急需输血的紧急关头,贾涛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毅然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最终,母子平安,两条生命被抢救回来。而他自己,却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忍受和克服因献血带来的头晕、乏力等高原不良反应。
用心用情为百姓
两年前,崇州市崇阳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团委书记杨仕才正在参加崇州第一届青干班培训,在媒体上了解到援藏干部事迹后,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怀揣着对藏区的向往和援藏的神圣使命,他义无反顾的第一个报名参加到了“援藏行动”,希望能到藏区去奉献自己的青春。
作为崇州市第三批援藏工作队联络员,兼工作队宣传调研组组长的杨仕才,做到了既是工作的参谋者、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落实者。他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最大限度地争取派员单位崇阳街道的大力支持。在崇州与白玉两地签订《基层党组织跨区域结对共建协议》的基础上,拓展和丰富了崇阳街道和河坡乡“一对一”帮扶内容,以实际行动体现“藏汉一家亲”。情况不熟悉怎么办,责任重压力大怎么办?杨仕才的回答是“咬紧牙关不怕输”。作为一名刚到藏区的干部,他不熟悉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就走村入户去调查,然后总结归纳,思考解决办法。去年7月,他到“党旗红示范创建点”阿察镇驻扎,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困难。一个月后,他帮助阿察镇总结提炼了以“两管三评一推优”管理考核机制、“问题管理”工作运行机制、“驻镇单位共驻共建”联动机制”,成为了全县首个率先完成脱贫攻坚的示范点。同时,杨仕才还挨家挨户去看望慰问党员干部、困难农牧民群众,帮扶6名孤儿和贫困学生。截止目前,崇阳街道已落实到位产业帮扶、党建经费、脱贫攻坚等资金共计42.6万元。
新闻推荐
“我”的社区就要为“我”服务 社区教育崇州故事:五彩花开满园香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国家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近年来,崇州市社区教育紧扣“产业新城、品质崇州”的发展定位,始终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崇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