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打拼的川商返乡兴业,在遇到一串难题后得到省内各方合力解决
“我们就像一架飞机,从福建飞到四川上空,但却没法落地,在航油耗尽之前,如果不想掉下去,那就只能返航。”王慧说这话时是今年3月份,在福建打拼20年的她刚刚返乡兴业,创办了一家环卫公司,却受困于各种问题,无法开展业务。
5月,在各方帮助下。王慧的新公司突破种种障碍,开始密集参与川内项目的招投标,成功落地。
两个月时间,发生了什么?记者全程跟踪采访,揭晓一位川商的返乡创业路的苦与乐。
□本报记者 陈岩
1
省住建厅发文解决资质门槛问题
“我们在福建有省级认定的甲级资质,却不如四川市级认定的三级资质管用。”一句话道出了王慧这些年未回乡的原因。
记者多方采访印证了王慧的说法,并于去年底刊登报道《川商欲返乡兴业却遇资质难题》。报道刊出后,省住建厅随即印发《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环境卫生作业资质资格问题请示的复函》,明确取消环境卫生资质资格作为从事环境卫生作业的招投标前置条件。
政策出台如此迅速,让王慧本已冷却的回乡心愿,又燃了起来。“春节前开员工大会,我在台上就给大家说,公司战略改了,今年,咱们回四川!”王慧的话音一落,台下的员工哭成一团,台上的高管也很激动。
员工动情不是没有原因。创业初期,王慧以“老乡带老乡”的方式吸纳员工,她本人是达州渠县人,因此,全公司8000多员工,四川籍就占5000多人。“5000个员工背后是5000个家庭,如果回乡,他们能经常回家,能不激动吗?”
今年2月,王慧回到成都参加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大会结束没两天,她就注册成立了四川聚泓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迈出返乡兴业的实质步伐。
2
省外业绩得不到认可新公司再陷窘境
3月22日,记者接到王慧电话,“返乡后首个‘试水\’的投标项目,老问题没解决,又来了新问题。”
王慧准备投标的是崇州市街子古镇景区的环卫项目,标书显示,有“市环协三级(含三级资质)”是前置条件。
这是个老问题。王慧将住建厅出台的相关文件交给崇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该中心相关负责人非常重视,当天下午就发布修改公告,取消了资质前置条件。
但王慧的问题并未就此解决。标书中,在综合评分办法部分,企业资质(8分)及类似业绩(11分)依然作为加分项存在。刚刚成立的四川聚泓没有任何资质和业绩,“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如果在这两个加分项上成绩为零,不可能中标。”王慧表示。
“将业绩等列为加分项是招标人的权益,不违法也不违规,交易中心作为平台机构是无权干涉的。”上述负责人的说法让王慧陷入新的困境。
其实,在环卫行业,王慧的实力强劲。王慧在福州成立的福州泓欣环境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有福建省甲级的资质认定,年营收达2亿元,经营业绩也已超过200万平方米。不仅如此,去年在福州举行的全国青年运动会,福州泓欣承担了所有场馆的清洁业务。
眼前的困局,却来源于“一家公司,两个身份”尴尬处境:如果用四川的公司竞标,其资质和业绩都得不到承认;如果用福州泓欣竞标,不仅税收无法留在四川,对王慧全面返乡的战略也是一个打击。“为了真正实现返乡兴业,我们才重新在四川注册一家独立法人公司。而且,如果我们用福州泓欣参与竞标,就违背了省里邀请我们返乡创业的本意,也有碍于公司战略转移的步伐,因为最终我们要将公司总部迁回成都。”
3
多方合力解决问题用折中方式全面参与招投标
“能不能让四川公司和福州公司组成联合体竞标,或者通过某种形式打通两者的业绩和资质?”王慧抱着一线希望,写了申请书,递交给崇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二天,该中心给予否定的答案。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因为《采购法》对此有严格规定,所以这种方式无法突破。
得到这一消息,王慧最终放弃投标。
首战告负,王慧并未灰心,“我跑了财政、采购中心等多个部门,大家都看到问题所在,也都在想办法,我还是有信心的。”
好消息来得比想象中快。4月底,四川聚泓的负责人周仙鹤在成都市法制办了解到,一种变通方式或许可行,即先由福州泓欣投标,中标后再在当地成立全资子公司。这样一来,既可充分利用福州泓欣的资质及业绩进行招投标,又可通过注册子公司而使税收留在当地。不仅如此,未来,四川公司可以通过整合一众子公司的方式,实现本地化,业绩也就有了积累。川内多地法制和招投标部门,对这种方式也基本表示认可。
5月,王慧的公司开始了集中的招投标活动,目前已参与了全省4个环卫项目的招投标,涉及总金额1.3亿元。“两个月的时间,我们这架飞机才算在四川落了地。”王慧感慨。
但通过上述方式投标,只是权宜之计,必须有更可行的办法。
记者陪同王慧一行赴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财政部在鼓励竞争性磋商,即由采购方与供应商先就采购内容进行磋商,磋商后再提交报价,在此种方式中,只要采购人认可公司实力即可,避免了资质、业绩认证难。
“但是很多部门存在制度惯性,依然选择招投标。”上述负责人建议,如果能建立“返乡兴业川商企业名录”,不仅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开展竞争性磋商提供依据;同时,对返乡兴业的川商而言,也是一种身份认证。
新闻推荐
803研究所领导到大罗村了解情况11月3日,成都市803研究所一行人来到定点帮扶的崇州市元通镇大罗村访贫问苦,并向该村带去产业资助金8.68万元。上午10时,成都市803研究所一行人来到大罗村“临时文化活...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