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君芳
4月20日上午,崇州市供销联社主任万朝银接了个电话后,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成都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代表马上要到崇州,跟我们谈一下在崇州设立子公司的事情。”对这次谈话,他寄予了较大期望。“如果谈判成功,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物流体系,不再需要委托第三方,物流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对于自建物流的期待,源自去年初开始的转型。面对日渐热门的农村电子商务,崇州市供销联社也试图“分一杯羹”。
转型压力下的决定
崇州市供销联社做出“触电”决定,是在去年3月左右。“必须转型。”万朝银用这四个字,说起“触电”背后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系统在广大农村地位明显,农资化肥、日常用品的销售基本都由其主导。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供销系统的绝大部分业务都向市场开放,“日子变得不太好过。”万朝银以崇州市供销联社销售的化肥举例,过去完全垄断的市场,已经缩减到现在的40%左右。“取道农村电商,是有原因的。”万朝银认为,供销系统在农村扎根几十年,农村流通网络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基础不错。因此,去年3月,崇州市供销联社开始做农村电子商务,帮助合作社在网上销售农产品。
而“触电试水”的结果,让万朝银喜出望外:最近,崇州市供销联社在当地化肥市场的占有率又提升到了70%左右。“这种合作起到了反哺作用,今年很多合作社都选择在供销的农资店购买化肥。”这个惊喜也坚定了供销联社继续转型的决心。
促进农产品进城
去年6月,崇州市供销联社开通运营了第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西蜀粮仓崇州味道”。
农村电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目前,崇州市供销联社主要开展的业务,更多集中在推动农产品进城上。万朝银说,这其实有一点“回归本行”的味道在里面,“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农村土特产也是我们供销社收上来销售的,只不过市场经济后,这项功能就大大弱化了。”“卖出去”,崇州市供销联社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去年我们统一筛选、包装,推出‘稻香偶遇\’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每斤能卖到6元,比市场价高出差不多一倍。”万朝银说,今年以来已经接到了1万多份大米订单。
万朝银说,下一步,将会尝试更多的崇州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触电”销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成栋梁现瑞)6月22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获悉,成都市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工程将于今年10月开工,2021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每年可向成都市主城区提供...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