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崇州新闻 > 正文

今天 我们为城市点赞

来源:成都商报 2014-11-08 22:18   https://www.yybnet.net/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

在书写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的过程中,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的记者团队见证了成都日新月异发展的每一个足迹,更随着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收获了自身成长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在成都全面深化改革启动时,我们见证了又一个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在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线通车时,我们记录了城市交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在曹家巷居民刘远金老人喜迁新居时,我们为“北改”居民由衷的喜悦深深触动……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这座美丽城市一道,共同成长。

我们,见证成都全面改革进程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五位一体”的齐头并进赋予了社会更多的发展内涵。身处大时代的成都,担“首位城市”发展之责,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确定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坐标,去年,成都市的GDP总量突破了9000亿元,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

身处大时代的成都商报记者正是亲历者。一年来,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见证和记录了成都市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脚印。

在成都商报记者谢佳君的眼中,过去这一年,就是成都不断深化改革的一年。翻看稿件,她这一年来稿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教育改革……每一次改革,成都商报记者们都是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

今年,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先后推出了《全面深化改革 担负“首位城市”责任》《改革再出发 思想再解放———成都经济转向平稳增长新常态》《新局之光》《成都重大项目投资一线报告》《聚焦改革一线 》《全面深化改革一线报告》《成都引擎》《成都重器》《深入推进依法治市 建设法治成都》等30多个大型专题系列报道。成都商报的记者们深入改革一线,踏访一个个项目工地、走进一个个部门、对话一位位专家学者,做出了超过200篇重点报道,用多元的新闻报道形态,用最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挖掘和展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政策、新进展、新成效,回应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关切,书写着改革为这座城市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见证城市交通建设

今年5月,2013年度成都新闻奖出炉,成都商报二环路通车系列报道荣获二等奖。

记者张强是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负责二环路建设报道的核心力量。从新二环启动建设以来,他每天面临的是跟打仗一样的工作压力和节奏———几乎每天都陷在工地上,产出几千字的报道,披星戴月下班回家。

在这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用上千篇报道,见证了成都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施工最复杂的工程,更见证了成都交通发展的里程碑,对一线建设者们的工作进行了真实展现,也及时回应百姓关切,让老百姓对二环路建设工作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真心支持和完全拥护。

不仅仅是新二环。2014年,成都继续施行“交通先行”战略,全市各项重大道路市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剑南大道三环至绕城段改造工程,今年8月已完成隧道主体施工并形成通车能力;省体育馆下穿隧道预计年底贯通,具备通车条件;地铁建设自2012年以来全面提速,开工项目、在建里程快速增长……在城市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上,成都商报也深深地打下了自己的烙印。

我们,见证民生成就步伐

2011年末,成都市委问政于网、问政于民,正式启动实施“北改”战略。3年来,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见证了“北改”从“施工蓝图”到现实巨变的每一步。

中心工作报道组里的两名文字记者肖刚和刘友莉专职负责“北改”报道,被同事们称为“北改双雄”。近3年时间里,“北改双雄”始终坚守在“北改”进程的第一线,聚焦于“北改”的每一步———从“北改第一改”曹家巷2012年12月28日召开动迁会、到2013年3月9日开始签约、2013年7月16日正式启动改造、2013年7月25日开始腾退房屋,肖刚和刘友莉亲眼见证了3000多户曹家巷居民一步步圆了安居梦,并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把进展传递给所有读者。3年来,“北改”报道专题策划不胜枚举,相关专题报道超过1500篇,旧城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北改”一线进展通过记者锲而不舍的关注与挖掘,一次次及时回应了民众的关切。

同样,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交出行等每一个民生相关的领域,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记者都从没缺席。今年高考报道期间,记者汪玲连续近一周天天都要忙到深夜10点后才能回家。某个深夜,汪玲在办公室一边奋笔疾书,一边抹泪:“天天见不到面,我儿子都不叫妈妈了。”可是,她的精彩报道第二天依然准时出现在报纸上。

我们,见证成都国际化进程

近两年,成都“大事件”接踵而至,令世界瞩目的“成都速度”也让成都商报的记者们在短短两年内,参与了无数“高大上”的国际大型会议和事件的采访报道。在见证成都的国际化进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在成都商报记者王楠眼里,财富论坛和华商大会让她在深刻感受成都的开放与国际化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在财富论坛举办前夕,成都商报精心策划了“财富成都———问道世界500强”特别报道,组织了20多名记者奔赴全球各地的世界500强采访,30多篇对世界500强CEO的报道,在解析500强成功之道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企业带来最新管理经营理念。在会议期间,成都商报20多名优秀记者组成的强大报道小组,采写了50多篇重量级报道。

今年以来,在72小时过境免签、蓉欧快铁、成都直飞旧金山、以及教育国际化等国际化大事件中,也不乏成都商报记者的身影,他们通过一系列新闻报道和活动策划,展示了一个开放、活力、国际化的成都形象,真正把“成都都成”“华商梦想之都”“全球财富新坐标”……这些词汇变成了成都的代名词,为成都这座城市揽尽了美誉,也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成功之都”的国际形象。

我们,见证平凡英雄光芒四射

2014年9月5日21:40,中秋小长假前一天,CCTV-12《道德观察》栏目播出名为《最牛“调解哥”》的专题片。这部专题片中的主人公名叫李海峰,正是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组在第二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一次次深入基层,成功挖掘出的先进典型。“崇州有个法官,收到了一二十面锦旗,有人喊他‘锦旗哥\’。”2014年3月,记者在基层走访时了解到,崇州市人民法院法官李海峰办案公正、清廉、积极,在当事人、同事、同行中赢得赞誉一片,履新两年时间里就收到当事人送的锦旗17面。

信息可靠否?李海峰是否真担得起“典型人物”这个标签?成都商报中心工作报道团队兵分4路,回访案件当事人、旁听李海峰调解案件、向崇州市委组织部和纪委等相关部门求证,并到李海峰的老家巴中市进行调查采访。每天开碰头会沟通情况,终于在三易其稿后,于4月3日推出李海峰的第一期详细报道,并为他找到一个更贴切的昵称———“调解哥”。第一期报道为期一周,每天都是半版或头条规模,引来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等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跟进、转载。

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刘友莉 汪玲 韩利

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

王涵:长期坚守“三最”岗位

王涵,责任编辑,负责成都商报要闻版面的编辑工作。她长期坚守报社编辑岗位中工作强度最高、工作时间最长、工作压力最大的1版岗位,同时负责一系列要闻特别报道的统筹工作。从全国两会、省市两会到芦山地震、财富论坛,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始终坚守在夜班第一线。

2013年5月成都二环高架开通前夕,牵头制作成都商报新二环特别报道“快生活”,以精美制作和服务性广受业内好评;2013年6月成都财富论坛期间,负责牵头制作成都商报财富论坛特刊———“中国新未来 世界看成都”特别报道,向世界传递成都声音。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负责两会特刊“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系列报道,全面推出中央政策解读、本地高端访问以及各类选题策划,为成都市民全景式展示两会新闻。在常规的要闻报道之外,亦时时关注成都在发展过程中的独到之处,先后牵头制作了成都对城镇化的思考———“守护乡愁”,全面展示成都高端产业———“成都重器”等报道。

潘媛:对历史资料的每一个字都很“苛刻”

暑假,我在成都商报实习。我的老师潘媛领着我一起翻故纸堆、找幸存者,在日本投降69周年的那一天,做出了《1945年的8月15日,重庆。》这篇报道。那是整个实习记忆里最清晰的一段。

潘老师带着我去了四川档案馆,我们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翻阅了1945年的《新华日报》,厚厚的一本。潘媛老师对历史资料的每一个字都很“苛刻”。是“较场口”还是“校场口”?回家的“回”字在当时是不是“囘”?“精神堡垒”是否就是现在的解放碑?这些她都一一查阅。我们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把拍摄的201张图片全部翻译成文字,还常常“热泪盈眶”———太费眼神了。我们看了近五万字的材料,最后浓缩成5000字的报道。稿子反复写了5遍。潘老师做记者十年了,但仍然对重写稿子不厌其烦。

成都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2012级 胡琴

王楠:在“大事件”中与成都共同成长

今年3月,王楠被成都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成都市优秀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作为一名20多岁的年轻记者,获此殊荣,难能可贵。年纪虽轻,王楠在成都的重大经济事件报道中,已是一名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老记者”。2013财富全球论坛、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全国“两会”……这些重大活动报道中,王楠都是核心采访团队的一员。

正是伴随着成都高速的全域开放与经济发展步伐,在成都商报负责产业、投促、会展和外事口线的王楠,在两三年时间中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记者———在“财富”论坛中,她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马特维延科面对面对话;在华商大会的报道中,她在英国专访全英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英国志业集团的主席叶剑桥……成都的国际化现代化步伐,让王楠守到了新闻的“富矿”,也得到了职业生涯不可多得的财富。

张漫:挖掘人性中最动容的片段

今年夏天,一个下雨的下午,有一个14岁的女孩爬上山,去给一年前在滑坡中丧生的母亲扫墓。这个14岁的女孩叫诗诗,2013年夏天,我在一处发生了地质灾害的小村庄认识了她。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我站在他们村头,但无法再往前走了,路已经被黄泥彻底封住。诗诗是个初中生,家里开着农家乐,危险来得太迅速,诗诗的母亲正在厨房,瞬间被冲进房间的泥沙掩埋了,父亲也失散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她咬着牙徒手扳开窗户,带着20多个游客翻窗逃了出去。诗诗领着他们,翻越一条崎岖的山路,走了1个多小时,顺利找到了救援队伍。

我至今记得那张稚嫩而悲伤的脸,未言已声沙。她掉着眼泪跟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办,但必须要带大伙出去啊。

灾难无情,所以每次灾难采访中我都心情沉重。而每一次,却总有一些鲜活的人物,让我在沉重之中为他们感动。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但因为无助时所做出的动人之举,人性熠熠地发出光来。我始终认为,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记者的重要使命,挖掘这些动容的片段,记录和分享给你们看。(张漫)

韩利:让中心工作报道好看好读起来

全面深化改革、“五位一体”“五大兴市战略”“改革创新 转型升级”……在韩利的稿件里,几乎每天都包含着这些和中心工作息息相关的名词。他一开口,这些词就如数家珍地冒出来。他就是这样一个记者,负责中心工作报道,从业十年,几乎从事过记者行业的每个门类,工作已然融入生活,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一谈到时政、改革,就停不下来,他说他很喜欢这些。从市两会、省两会到全国两会的会场,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见证了众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他参与的全面深化改革、财富论坛等多项报道,获得了成都新闻奖的表彰。

韩利说,自己喜欢读书,也一直在努力,想把中心工作报道采写得“好看又好读”,并已经取得了成效。今年,他在反腐倡廉的报道中下了狠工夫。他采写的《走近住读干部》、市纪委解读“八不准”、国庆节暗访公车等一系列报道都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推荐

百度“联姻”崇州共建智慧城市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农业……昨日上午,百度公司与崇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旅游、农业、养老等领域深度合作,并成立研究中心,全面促进崇州智慧城市建设。据悉,这是百度公司首次与国内城市...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今天 我们为城市点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