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崭新的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高原紫皮马铃薯种植等三个产业基地已竣工,林下资源加工、民族特色手工、藏式民居接待、昌台牦牛养殖及帐篷接待城等四个基地也在抓紧实施当中……记者了解到,这些产业项目正是武侯援助白玉县规划实施的项目———随着对口援藏工作开展,武侯区联合崇州市派出一支能吃苦、善打硬仗的工作队支援白玉,并为白玉县制定了科学的援建规划,两年来援助资金已达到4460万元,项目累计开工15个。
不畏艰险 制定援建规划
两年前,原武侯区人南推进办主任冯胜担负起武侯(崇州)援藏工作队队长责任。白玉县交通不便,但为了制定科学的援建规划方案,他带着调研组一个月调研了17个乡镇,行程逾千公里,其中多次路遇险情。经过实地调研,他们根据白玉县生态能源、高原旅游、药材、民族文化等特色产业资源优势,编制完成了《白玉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都市武侯区对口支援白玉县五年实施规划》两个总规以及五个专规,并结合甘孜州委、州政府确立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全面启动了文化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规划,武侯区决定在2012-2016年五年间,对白玉县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2亿元以上,集中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示范作用大的民生项目,涵盖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
冯胜和同事们知道,光靠“输血”援助远远不够。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真正让白玉县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援藏工作队经过缜密研究,提出了建设白玉“七大惠民产业示范基地”的工作构想和“以产业发展带动民生改善,以民生改善促进人心向稳”的援藏工作新思路。这一思路得到当地县委、县政府的认同。为实现这一目标,武侯区还专门设立200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建设了“七大惠民产业示范基地”。
在武侯区的援助下,白玉县三个基地基础施工去年率先建成,建立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助白玉教育医疗水平上台阶
针对白玉县教育基础薄弱、医疗技术落后的实际,武侯区把教育和卫生的民生需求作为援助白玉县重点,加大硬件投入和培训力度。如今,武侯区投入750万元建设的白玉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和文化设施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援藏工作队新购了24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60台电脑和21套推拉黑板,极大地帮助白玉中学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武侯区投资1500万元修建的白玉县昌台中心卫生院,总建筑面积达4338.5平方米,服务半径可达80公里,服务人口超过2万人。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广大农牧民 “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还针对游客配有吸氧室等旅游服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内部装修。
“头雁工程”培养大批人才
武侯区把在全省领先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也带到了白玉,协助当地修编了社会管理创新“十二五”(2012年至2016年)规划,协助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办法》,还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白玉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为了给藏区引入人才,武侯区与白玉县确定了“头雁工程”,决心加快培养一批“头雁”型人才,以“头雁”引“群雁”。为此,武侯区先后选派2名优秀校长和6名优秀教师到白玉中、小学顶岗、指导,选派2批共11人次卫生医疗优秀骨干,进驻县属医院、乡镇卫生院,传授诊疗技术、临床经验。
白玉县34名干部也来到武侯区挂职锻炼,120余人次的医疗、教育一线人员也在武侯区获得了技术培训。截至目前,援藏工作队传帮带143名当地人才,为白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
成都商报记者 唐小涛
新闻推荐
学习黄新初书记联系点经验座谈暨全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刘云夏到会指导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杨晓沣)昨日,学习黄新初书记联系点经验座谈暨全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召开,交流学习崇州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成功经验,并就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环...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