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人民
重建的每一个胜利,都应该归功于人民。灾难来时,人民艰难坚决地站起,不屈前行,智慧果决地恢复家园。
重建的每一个决断,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重建家园,基层党组织犹如旗帜和堡垒,带领群众把规划变为现实,从重建走向发展。
崇州市街子镇会元村的产业发展“故事”,就是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旅游旺季快来了,王玉书把三楼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
王玉书是崇州街子镇高墩旅游小村“荷畔旅店”的老板,这幢3层楼的小洋房,一楼是小卖部,二楼王玉书一家人住,三楼的“农家旅店”,可提供4间房间。最多时,“旅店”一个月可以收入2000多元。
高墩旅游小村是街子镇会元村“5.12”震后重建统规自建安置点,除王玉书家的荷畔旅店外,这里挂牌有34家农家旅店,每家均可提供6间左右的房间。会元村村支书敖太红表示,依托旅游产业和木器厂,会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震前的4900元,提高到如今的人均9100元,几乎翻了一番……
发展产业
村民家门口打工赚钱
平常,王玉书就守铺子,丈夫则种植桂花、盆景。在小洋房院坝里,停放着王玉书的“代步工具”朗逸轿车。
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这个紧邻街子古镇的旅游小村将迎来不少游客,最多的时候,王玉书三楼的4间客房,每月可带来2000元的收入。王玉书重建房屋时,花了30万元,现在,只差银行的几万元没还清了。
高墩旅游小村距离街子古镇仅2公里,距离青城山景区8公里。敖太红表示,当初规划设计时,就将旅游产业,作为安置点群众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当初把这个想法告诉村民时,大家都不理解,那时,连接高墩和古镇的,是一条4米宽的村道。开了10多次院坝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反复给群众做工作。
如今,新建的省道106线,就从村外一直向都江堰方向延伸。4米宽的村道,也拓宽成7米宽。有了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会元村还引进了几十家木器加工厂。村民们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老年人、女的在家带孩子,守旅店,男的就在村里打工。”
收入提高
摘掉市级贫困村帽子
除了打工收入外,引进的木器加工厂,还给村民带来了土地流转收入。敖太红算了一笔账,农民种地,一亩地一年可收入600多元,但流转办厂,每亩可收入1800元。在会元村,大多数村民都可在家门口打工,或者在古镇从事旅游产业,或者在木器厂打工。
依托旅游产业和木器厂,会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震前的4900元,提高到如今的人均9100元……会元村也从地震前的一个市级贫困村,在去年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发展背后
离不开干部队伍建设
街子镇副镇长徐平介绍,在地震前,街子镇是3A景区,震后,街子镇不是简单的原样恢复,而是高标准提档升级,并成功申报4A景区。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去年,街子镇更进一步,提出了“国际知名、成都名片、5A景区”的高位发展目标。近日,街子古镇荣获“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
这场前所未有的地震,给街子古镇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但灾难之后的科学重建,也为街子古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项目振兴经济。”徐平表示,街子镇的产业定位,就是以旅游业为主,目前,旅游业从业人数达1.5万人。街子镇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木器加工,也成为街子的重点产业,目前,街子镇有147家成规模的木器加工厂。
这些,得益于街子镇的“讲奉献、重实干、敢逗硬、强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目前,街子镇推行对镇村干部实行每周两次的联席例会制、电话公开制,及每年三次的村社区干部民主评议制、干部作风每月督查制。通过抓管理、塑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干部执行力,加速发展当地经济。
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飞
摄影记者 王天志
新闻推荐
7月8日,成都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很多乡村被洪水侵袭,农民损失惨重。根据保监会和四川保监局的相关规定,各家保险公司加快核保理赔,其中,中航安盟保险对在本次暴雨中遭受严重损失的崇州市杞木河村...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