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的张经吉老人领到了6月的养老金。每月这313元钱,已经成了张经吉简单生活的一份保障。
成都在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统筹举措,正让越来越多的“张经吉”受益。作为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消除“制度碎片”,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
9年探索,在这张覆盖成都全域的崭新答卷上,“充分就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成为核心命题。
□本报记者 黄泽君
老有所养的成都破题
“当了一辈子农民,做梦都没想到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退休工资\’。”68岁的张经吉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感触很深。
2003年,“养老”这一中国农村最重要的民生课题,在成都率先破题。2003年起,成都先后创新,将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纳入保障体系。
2007年,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也在成都率先启动。参保农民缴费标准保持不变,但保险范围扩大,不仅老年补贴、工伤保险、住院医保等6项全部纳入其中,工伤保险、住院医保还与城镇职工待遇同等。2008年,参保补助渠道和保险待遇再次调整,农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面并轨。
2010年,改革再度向“深水”挺进:成都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有机整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缴费基数、缴费费率、待遇标准“三统一”。
当前,成都已经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格局,养老,不再困扰农村老人。
充分就业的成都探索
城镇化水平提高,集约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往哪儿去”,考量决策深度。
2003年,成都就业普惠制度启动,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青年见习补贴,为被征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发放 《再就业优惠证》。
2009年1月,就业培训制度提档升级,首批就业培训券发放到返乡农民工手上。针对有培训就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与灾后重建的建筑农民工、持求职登记证明的农业富余劳动力等6类人群,免费发放每人500元就业培训券,让职业技能培训更加灵活有效。一年后,该举措被完善为普惠制度,发放范围由6类人群扩大到有培训就业愿望的所有城乡劳动者,发放标准也由500元提高到500元至2000元。
此外,成都还鼓励创业,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自谋职业和个人创业减免税费。
病有所医的成都创新
今年6月,第六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团购谈判专家评议在成都展开,部分高价药品首次进入谈判范围,有望让城乡居民进一步减轻看病负担。
从同病不同价到平等共享医保体系,成都的创新从2003年开始。那一年,成都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落实,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疑难病不出县的农村医疗服务新格局,为城乡统筹基础医疗服务打下基础。
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2008年,城乡养老医疗保险配套制度建立,2010年,率先建立并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制度……成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层层推进,最终实现全域覆盖。
目前,成都城乡居民自愿参保全年缴费200元左右,每人每年最高报销40万元,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
新闻推荐
钢班子带铁队伍争当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中共凉山州委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凉山州委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总揽,以“深入创先争优,争当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为主题,按照...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