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农民新居刘朝伟摄幸福的笑容方驰摄我们的生活培林摄搬新家,挂灯笼侯承志摄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崇州市70000间住房受损。到2009年9月30日,崇州市建成30个受灾群众永久安置点,采取原址重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开发性重建、货币安置建等方式安置农村永久性安置房,维修加固农房50306套;对城镇受损房屋户,采取原址重建方式安置27户,采取建安居房、廉租房方式安置159户,维修加固全部完成,在成都市四个重灾县(市)中率先完成灾后住房重建任务。
住房重建·规划
规划是龙头。灾后重建,不是原样恢复,也不仅仅是住房重建,更是一个通过灾后重建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过程。在住房重建中,崇州市特别重视住房重建的规划工作,先后围绕“四性”要求开展了四次规划大会战,各灾后重建安置点充分结合当地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打破了“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的布局,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
住房重建·资金
在灾后住房重建中,崇州市充分利用国家、省、成都市及对口援建单位对灾后重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综合利用财政、金融、土地、产业等政策手段,主动对接金融机构,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为住房重建筹集资金。
崇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灾后重建加快发展的
(下转P5)(上接P4)
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灾后重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办法措施来筹集资金。在此基础上,崇州市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针对重灾乡镇受灾群众建房的需要,重点推进了重灾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推动了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为主的农村产权流转,多方筹措重建资金。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崇州市吸引了金盆地集团、瀚洋集团等15家单位,投入资金6亿多元参与灾后安置点的开发性重建。同时,崇州市还成立了蜀兴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通过农村产权担保抵押向受灾农户发放了重建贷款。资金的及时筹措,为崇州市率先完成住房重建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住房重建·产业
灾后农房重建,不仅仅是盖房子的问题,在哪里建?如何建?村民今后靠什么生活?在第四次规划“大会战”中,崇州市就明确把受灾乡镇产业重建纳入了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目标中,明确了各受灾乡镇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今,街子镇的高墩、文井江镇的马家旅游小村已吸引成都游客慕名而来,怀远镇三官村的“颐荷天下”、三郎镇凤鸣村的农业产业项目已初具规模。在解决住房重建的同时,受灾群众的新生活从新居开始,一天天美好起来。
新闻推荐
本刊讯记者近日从市图书馆获悉,崇州市新建的图书馆今天(4月22日)开馆,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新建的图书馆属于重庆灾后援建项目,位于城区小东街246号。据悉,开馆当天,崇州市将举行新图书馆...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