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白云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总要求,这是呼应时代新发展,顺应农民新期待,为未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绘制的新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安徽农商银行系统以农为本,为农而生,因农而兴,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支农惠农的第一线,从“贷”动地方经济发展,到唤醒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从构建乡村诚信体系,到布局农村基础金融……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三农”、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也成为安徽省金融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最为生动的实践。
加大信贷资源供给,满足 “三农”融资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把解决好这一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信用社改制成农商银行,支农始终是主旋律、大方向,因为农商银行根植“三农”沃土,与“三农”、地方经济同呼吸、共命运,可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多年来,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始终坚持用心服务实体经济,用情服务“三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截至今年11月末,全系统涉农贷款余额3624.96亿元,较年初增加375.64亿元,涉农贷款长期保持全省四成的市场份额。
从省联社到农商银行,都把支农服务作为根本的宗旨,写进了章程,通过企业的“内部宪法”,确立支农定位,防止片面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而迷失方向。同时,进一步落实服务“三农”的经营目标,从公司治理层面,确立支农的战略导向和经营目标,保持支农贷款的合理增量和增速。
长期服务“三农”,回报同样颇丰。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存贷款市场份额、涉农贷款、小微贷款和县域贷款的发放量,以及服务客户数、自助设备布放量、银行卡发行量等数据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位,已成为安徽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金融引擎”。
扶持农村新兴产业,带动农民创业就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安徽省,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推进,家庭农场、专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犹如雨后春笋。截至去年底,全省耕地流转率近50%,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5.4万个、农民合作社7.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5万个。
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能带动地方产业做大做强,还能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近年来,安徽农商银行系统依托人缘、地缘的自身优势,创新信贷产品,下沉服务重心,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途径,让“金融活水”流到田间地头。
在省联社的指导下,目前各农商银行通过走访,均建立了台账,且深入了解、跟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对有信贷需求的客户及时调查,符合条件及时授信,对无信贷需求的客户,安排客户经理持续跟踪。
同时,大力推广“税融通”、“4321”银政担贷款、“循环”贷款等灵活、方便的信贷品种,与120多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他们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末,全系统为1.9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贷款金额222.50亿元。
推广“三权”抵押贷款,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到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有专家指出,在“三权”分置的基础上,农民用土地经营权入股或是用来抵押贷款,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早在2015年,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赋予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随后,安徽省农商银行陆续启动了试点工作。
目前,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已经成为安徽省广大农户获取贷款的重要途径。如颍泉区推出的“土地经营权+”模式,打开了农户土地及附着物抵押贷款的授信大门,并提高了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增加了大户贷款额度,延迟了信贷期限;如涡阳农商银行推出的“金土地”贷款,采取了“土地+担保”的方式为农户贷款增信,让土地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也能申请到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全省有19家农商银行发放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贷款户数9257户、余额6.92亿元。此外,全系统还积极推广林权和农房抵押贷款,让农民手中的“死资产”变成“活钱”,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
丰富乡村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产品方面,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金融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安徽省农商银行创新适合乡村的融资、结算、理财、代理等各类产品,全面满足乡村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扩大农村金融产品供给。
在存款产品方面,全系统推出的“薪管家”、“利万家”等特色升值产品,采取灵活计息的方式,让客户存款可享更多利息收入,深受广大农村客户欢迎。不少农商银行还推出利率高、风险低、流动性好的大额存单业务,满足农村客户对存款产品的多元需求。
在贷款产品方面,相继开发了 “金农·创业贷”、“金农·农场贷”、“金农·道德贷”、“金农·扶贫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探索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业订单、商标使用权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引入了德国微贷技术,提高了农村客户的贷款获得率。
此外,安徽省农商银行还陆续上架理财产品,代理销售贵金属,开办保管箱等中间业务,业务种类更加齐全,同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定价,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契合广大农村客户。
开展信用乡村评级,构建乡村信用体系
为了构建更加和谐的乡村信用环境,多年来,安徽农商银行系统稳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把“信用村镇”打造成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逐步营造“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良好氛围。
在省联社的指导下,各农商银行积极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对接,明确“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标准,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此外,充分利用媒体、会议和客户经理下乡宣讲等渠道,加大宣传 “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内容,努力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各农商银行通过深入摸排,全面掌握农户的道德品质、社会信用、生产经营能力、资金需求、偿还能力、人口、土地及生产资料等信息,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只要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农商银行将在贷款、利率、贴息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此来优化乡村信用环境,打造诚信社会。
挂上信用牌匾,降下贷款门槛,“三信”创建工作降低了农村的贷款门槛,减轻了村民的贷款负担,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便捷乡村服务渠道,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
为了让乡村金融服务更便捷,目前安徽省农商银行正持续巩固线上线下服务优势,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乡村客户办理金融业务更加方便快捷。
布局基础金融设施方面,在全省3000多个营业网点的基础上,全系统加快升级惠农金融服务室,推出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室——金农信e家。提升线上服务方面,不断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特别是社区e银行这一免费的电商平台,为农副产品提供了顺畅的销售渠道。服务手段方面,针对农村偏远地区,推出“拎包银行”和“汽车银行”,定时、定点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将“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步路”。
针对农民金融知识匮乏这一突出问题,从2009年以来,农商银行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把普及金融知识和打击电信诈骗、客户走访调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工作有机融合,同时注重采取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送戏下乡、送农资下乡等活动,现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
目前,全系统在充分发挥人亲地熟、贴近客户的线下服务优势的同时,努力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进一步缩小城乡金融服务之间的差距,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为确保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民生工程扎实有效,涡阳县花沟镇对相关单位和部门提出紧绷秸秆禁烧“弦”、坚持“三不减”的要求。一是坚持宣传力度不减。继续利用宣传车在全镇范围内不间断巡逻宣传...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