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高炉镇:安徽小麦看这里

来源:亳州新报 2010-06-21 18:08   https://www.yybnet.net/

农业专家正在陆杨村测产小麦

时间:5月26日

天气:晴

地点:涡河高炉镇段

当白酒行业关注涡阳县高炉镇时,国家农业部也密切关注着高炉镇。在这里,有个国家级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高炉镇的小麦已连续三年全省小麦单产第一。涡阳县连续六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高炉镇的小麦生产无疑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在这里,敬老院的老人早晨打起了太极拳。在这里,农民观赏到了自己的书画。

高炉镇,一个皖北名镇,不仅白酒业一枝独秀,农业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更让人瞩目。

●涡河人家

郑文彬:

十年让麦子增产两倍

郑文彬在自家麦田里

郑文彬,60岁,有着35年的种麦史,是陆杨村的种麦好手。

10年前,凭着丰富的经验,郑文彬种出的麦子达到了亩产400多斤,这在村里算是非常高的。

10年后,仍然有着丰富的经验,郑文彬种出的麦子预测达到600公斤,而去年则超过了600公斤。同样达到这个数目的,村里还有很多户。

400斤与600公斤,两倍的差距,郑文彬感到不可思议,论其原因,郑文彬认为,化肥和良种,统一的科学管理,政府的优惠政策是主要的。“没有这些,我们怎么可能打那么多麦子呢。”郑文彬感叹道。

亩产高引来了多方媒体的关注,而郑文彬就经常作为被采访对象出现在电视上,“我常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包括中央电视台。”郑文彬笑道。

郑文彬一家10口人,有37亩地,他粗略算一下,一亩地的产值在1100元左右(陆杨村生产的是良种,回收价格较高),再加上一季玉米的收获,“一年地里可创收六七万元,确实比出门打工强。”郑文彬乐呵呵地说,“家里人都打工去了,就我一人在家,一边打理几十亩地,一边还不误我玩,现在种地简单多了,现在农民就是舒服,自古以来,都没这样快活过。”

在这里,小麦创造奇迹

“在今年天气异常的情况下,根据目前小麦的生长状况来看,陆杨村的小麦单产在600公斤左右,有可能突破600公斤。”5月26日上午,市农委专家王敬才测产陆杨村小麦后,对记者说。

陆杨村是高炉镇的一个重点村,尤其是承担小麦高产攻关上。“我们可以这么说,安徽小麦看涡阳,涡阳小麦看高炉,高炉小麦看陆杨。”高炉镇镇长杜峰坦言,涡阳县连续六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高炉镇小麦也连续三年全省小麦单产第一,这与陆杨村拥有国家级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不无关系。

王敬才测产时,陆杨村63岁的韩万秀在一旁看着。他自信地说,即使不测产,他也能感觉到今年的小麦产量不低,“这几年都在600公斤左右”。

这些天,韩万秀没事就到麦田里转转,看看何时能收麦。儿女在外,韩万秀和老伴在家守着这几十亩田地,“收麦都不让孩子们回来了,我们俩就够了,家里有联合收割机。收完后直接拉到那边卖掉就成。”韩万秀指着不远处一个粮库说。

陆杨村小麦取得如此成就,和陆杨村的统一科学管理分不开。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杨云介绍,这里的小麦实行着“六统一”,即:统一机耕、播种、施肥、田管、植保和收割。另外,陆杨村每家都有联合收割机,甚至一些农户有两台,村里一百多台联合收割机组成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方便全村收割小麦。

在“六统一”的基础上,高炉农业综合服务站也跟踪服务着。该站工作人员裴华超强调,服务站里的8个人中,就有4个人是农技师。每人每年在农村蹲点至少110天,全程为小麦(或玉米,陆杨村统一只种这两种作物)服务,对于如何配肥,选什么样的种子,如何精量播种,农技师都要对部分农户进行指导,并经常给小麦进行“体检”。

在这里,老人乐享晚年

敬老院里,两位院民在健身

走进高炉镇敬老院时,已是中午,大部分老人已入睡,个别人在院门口乘凉唠嗑。

高炉镇敬老院于去年建成,投资数百万元,占地25亩,拥有住房85间,可入住120人,目前入住103人,里面有浴池、洗衣间、健身室和医疗室等基础设施。

在一片艳阳下,院里的假山流水,送来了几分凉意。当时院长赵良臣不在,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因有位院民生病,院长送他到医院去了。“我们生病有人送,治病也不要钱,住在这里真是比家里好。”这位老人感慨地说。

有同样感慨的,还有院民杨陆超。杨陆超是杨楼村人,今年已70岁。去敬老院之前,杨陆超有三间房子,两亩地,一个人生活的日子有些苦。

按理说,有家有地的人一般不来敬老院。杨陆超的到来是被自己说服的。

他看到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不能下地干活,甚至有时生个病什么的,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后来他看到敬老院的房子很漂亮,很多老人在一起说笑,生了病有人看护,就动了心。于是,决定离开那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在敬老院里,杨陆超的心情和身体比以前好多了,起居饮食规律,还可以经常和那些以前没见过的健身器材“亲密接触”。而最近让杨陆超更高兴的是,院里请来中学教师教他们打太极拳,每天早晨,杨陆超就和其他老朋友一起练练太极拳。

在这里,农民舞文弄墨

高炉的文化体育事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走在全县乃至全省的前列,是文化体育重镇。1988年曾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农民健身先进单位。近年,为响应中央全面推进社会文化事业建设,丰富人们精神生活,高炉镇投资数十万,于去年建立了综合文化站。

综合文化站的建立,让赋闲在家的张济武有了大显身手的好去处。

70岁的张济武酷爱书法已40年,他曾经办过一个小印刷厂,其目的就是为了“养生活和练书法”。退休后,他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书法上,也一直想成立个协会。综合文化站成全了张济武的想法。涡阳县老年书画联谊会高炉分会在文化站成立后,张济武任会长。不久,他在文化站的帮助下,开办了一个书画作品展览会。在记者去时,这些书画作品仍在展出,“四十年来翰墨情,未临碑帖独自行。我书吾法桑乐趣,陶冶情操伴余生。”张济武的这首小诗也展出在大家目前,念到自己的诗,张济武来了劲,兴致勃勃地带记者观赏他的其他作品。

“综合文化站拥有一个多功能大厅,除了举办文化娱乐活动,还可以举办农技培训班。”综合文化站站长李建明介绍说。

除多功能厅,文化站还有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棋牌室和篮球场,以及9个唢呐班和一个剧团等。据介绍,文化站还将开办一个舞蹈培训班,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立,免费培训,免费发放舞鞋,目前已有10多个儿童报名。

每年7月1日,综合文化站要举行全镇农民篮球赛,全县的赛事也曾在这里举行。

“高炉镇是文化之乡,文化底蕴深厚,体育事业发达,随着国家对文化体育的重视,我们的基层文化也会越搞越红火。”李建明说。

新闻推荐

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渐成“气候” 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亿

本报讯(记者 张珍)亳州市依靠自主创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各项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亿元。据了解,2009年,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实现高新技术...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炉镇:安徽小麦看这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