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江正在雕刻
郭长江复制的“击鼓骂曹”
郭长江“复制”的花戏楼木雕
花戏楼是亳州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但花戏楼已经建成300多年,常年的风吹雨打损坏难以避免。如果出现损坏怎么办呢?
“如果不能修复就要更换,其实花戏楼上面已经有更换的木雕了。”市级木雕非遗传承人郭长江说,他要把花戏楼上300多块木雕、砖雕全部按照1∶1的比例复制下来,为以后修复花戏楼提供“备份”。
“为先人传承手艺”
郭长江为什么会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呢?他对记者说,除了想为亳州的历史文化做点贡献,还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先人的木雕技艺,把木雕发扬光大,履行好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
郭长江老家在山西省洪洞县,清朝时当地从事木雕的人众多,成为木雕技艺的重要分支。当年亳州始建花戏楼时,郭长江的先人负责木雕和砖雕工作,从此在亳州定居下来。花戏楼修建完成后,先人又开始承接其他木雕砖雕活,手艺也一代代传承下来。
从13岁开始,郭长江便接触木雕和砖雕,至今已有28年,练得一手好刀法,尤其是木雕,更是远近闻名。现在,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木雕公司,收入颇丰,但这些并不能让他满足,总觉得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事要做。
“每次来到花戏楼,都感到非常亲切。我的先人不仅参与修建了花戏楼,还帮助修复了损坏的木雕文物,如‘赵子龙大战长坂坡’。”郭长江自豪地说,花戏楼让自己找到了精神归宿,“我要用余生为花戏楼修文物,做它的守护者。”
(记者李鹏实习生李玉文/图)
“为花戏楼做备份”
花戏楼上共有300多块木雕、砖雕,郭长江的目标是把他们全部“复制”下来。这个想法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真正干活时,才知道是多么不容易。一块上好的“空城计”杨树原材料不过600多块钱,但真正的“价值”是背后雕刻师三个月的艰辛付出。
“砖雕需要层次分明,镂空越多,就越费劲。我开始完成的作品有5层,雕刻时需要把每一层的层次感雕刻出来。”郭长江说,“大型雕刻作品如郭子仪拜寿、白蛇传等,都有8层,雕刻起来难度很大,也很费,需要耐心地一点点、一层层去完成。”
郭长江一直信奉“慢工出细活”,尤其是雕刻作品,更不能心急。在他的木雕工作台上,放置了4大类60把各式各样的刻刀,如果遇到“空城计”这样异常复杂的作品,几乎所有刻刀都要轮番上阵。
在郭长江看来,花戏楼的艺术价值高,正是因为雕刻工艺复杂,比如木雕作品,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手法都有运用,制作起来非常复杂。郭长江说,如果把花戏楼所有的木雕、砖雕作品全部“复制”下来,可能需要22年的时间。
“比实物还要精细”
在花戏楼景区的展示橱窗里,一块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吸引了游客的注意,“这个雕刻怎么和花戏楼上面的‘空城计’那么像呢?3D打印的吧?”有的游客疑惑地说。这不是郭长江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质疑”,但每次他都会耐心地向游客解释。
“这不是3D打印的,也不是模型,而是按照1∶1比例复制下来的‘空城计’。”郭长江说,如果哪天花戏楼上面的“空城计”损坏了,他的“复制品”经过桐油浸泡、上色,就可以“替补”上去,延续“文物”的生命。
郭长江复制的“空城计”木雕长162厘米、宽50厘米、厚22厘米,与花戏楼上面的原型尺寸一致。“空城计”是花戏楼最经典的木雕之一,人物多、兵器多、马多、层次感强,艺术价值高。但记者仔细对比两者,发现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郭长江说,他的“复制品”在细节处理上比原型还要精细。在“击鼓骂曹”原型上,两侧桌子前方的祥云是画上去的,但郭长江在制作时却将其雕刻出来了。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效果更立体。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7日,市直机关举行第八届微型党课比赛预赛,来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38名选手参赛。据悉,举行此次比赛旨在庆祝中国...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