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南北朝时候的事了。
那时候谯城北四十五里有个减城,减城南边有一条小河,小河的南岸有个村庄叫怀庄。村里有一家卖馍的,馍蒸得很好,远近闻名。每天一早都叫他家孩子挑一对馍笆斗到减城去卖。这个卖馍的孩子名叫怀信,小名就叫信儿。
有一天,信儿进城卖馍,走过小桥,来到北岸。那儿路边长着一棵桑树,树上有一位采桑姑娘。这位姑娘姓钟名秀。她把篮子挂在桑枝上,用钩子钩着枝条,把桑叶一把一把摘下来,放到篮子里。忽然,她的篮子从树上掉下来,落到地上。
往下一看,正好有一位少年挑着馍笆斗从树下经过,就叫道:
“喂,卖馍的小哥,请把篮子递给我!”
信儿抬头一看说:“哼,使人使得怪带劲儿哩!可惜呀,我不得闲!”
说着挑着担子走了。钟秀在树上送他一句: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我看你的馍也卖不掉!”
说也奇怪,信儿这天一点儿也不宁帖,从早到晚他一个馍也没卖掉。天晚回到家里,父亲也没责备他,反而安慰他说:
“做生意往往就是这样,半年不发市,发市吃半年!”
第二天早晨,信儿挑着笆斗又走到小桥北边的那棵大桑树下,听到树上那位采桑女在叫他:
“喂,卖馍的小哥停一下!”
信儿停下来,仰脸问道:
“你买馍吗?”
采桑女说:“我不买馍。你看,我的鞋掉下一只,请你拾起来递给我,好吗?”
信儿一看,吐口唾沫说:
“呸!臭鞋!叫我给你拾起来,没门!”
说罢挑起笆斗又走了。
采桑女又送他一句:“我看你的馍还卖不掉!”
真的,这天他的馍又没卖掉一个。
两天没卖掉一个馍,引起了父亲的怀疑,仔细盘问他怎么回事。信儿这才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说明,父亲得知,就教训他说:
“常言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点小事为什么不能帮助呢?”
打这以后,每当他走到树下,采桑女请帮忙,他都乐意相帮。对待别人也是如此,一天到晚心情愉快,脸上和颜悦色的,馍很快就卖得一干二净。
(李绍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进一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切实为群众提供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谯城区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暨...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