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技能提升考试
线下实操提升职工技能
高新区人社局举办的招聘会现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它一头连着企业发展、区域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
2020年以来,亳州高新区人社局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就业,全力以赴稳住就业基本盘,全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专项招工为就业保驾护航
1月6日下午,小寒已至,凛冬正盛,屋外滴水成冰,而在亳州市盛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有的负责切药,有的负责清洗,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劲十足。不多会儿,一盒盒包装精美的中药饮片正式包装完毕,准备发往世界各地。
“目前是我们年底的攻坚时刻,公司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同时,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赶订单,力争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亳州市盛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郭建祥高兴地告诉记者。
“企业的生存发展全靠工人,没有工人的话一切都是空谈。”郭建祥说,疫情期间,因为很多外地职工无法返岗,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现象。“高新区人社局主动与我们对接,定时不定时举办线上+线下结合的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不仅节约了公司的招工成本,而且使招工更加便捷,渠道也更广泛。公司共招聘了近百名操作工人,缓解了疫情期间的‘用工荒’难题。现在企业员工充足、订单充盈。”
受疫情影响,企业出现阶段性人员不足、用工短缺等问题,而另一方面一些想就业者却没有就业门路。面对“两难”,高新区人社局统一谋划、精准施策,第一时间对辖区企业开展用工监测和用工需求调查,指派专人包保企业就业工作,帮助企业招工。该局第一时间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微信群,每周定期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做好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并在高新区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社区(村)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帮助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沟通的“桥梁”。疫情发生以来,共收集辖区内用工需求2984个岗位,帮助区内企业招聘员工1400余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岗就业,深受企业好评。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高新区人社局又及时按下现场招聘活动“重启键”,为辖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更好的供需对接服务平台。该局把企业微信群发布的招工信息,定期汇总,按照企业缺工情况,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安排专场招聘会。除每周三、周六的常规招聘会之外,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毕业季,高新区人社局还积极对接亳州各高校,组织开展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通过校企对接,安排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实习,既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又提升毕业生工作技能,增加工作经验。
授之以渔为企业蓄能攒劲
要稳定就业,首先要保障劳动者有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郭建祥说,今年以来,高新区人社局主动上门对接企业,组织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理论培训+线下实操”的方式,提升职工岗位技能。“疫情期间,亳州技师学院的高级讲师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为我们的职工进行免费培训,培训科目包括《市场营销》《中药营销学》《中药鉴定》等九大科目。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培训出一批‘高、精、专’综合型人才。”郭建祥说。
最让郭建祥感动的是,根据相关政策,人社部门对于参加培训的企业员工还给予培训补贴。“今年我们共有108名职工参加培训,仅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这一项公司就收到了近16万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年来,高新区人社局主动对接企业,广泛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培训+线下实操”方式,提升企业职工劳动本领,切实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2020年以来,已累计开班222个,惠及1.4万名企业职工,发放培训补贴资金1520余万元。
其中,新入职员工技能培训开班26个,共培训1600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181个,共培训1.1万人;就业技能培训开班2个,共培训40人;新型学徒制开班12个,共培训300余人;以工代训开班1个,共培训38人。涉及工种包括:市场管理员、药品购销员、中药材购销员、中式烹调师、呼叫中心服务员、胶囊技工、电工、中药炮制工和汽车维修工等多个工种,全面提升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切实增强了企业生产能力。
利剑出鞘助民工讨薪维权
对于农民工来说,带上打工一年的血汗钱回家团聚,无疑是一年中最幸福、最重要的事情。当下,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工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工资,但仍有个别农民工干了活却得不到报酬。
农民工工资是否准时到位,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2020年以来,亳州高新区人社局坚持以服务发展、关注民生为宗旨,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作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规范劳动用工、清欠农民工工资、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处置群体突发性事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执法理念,创新劳动监察工作方式,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2020年,高新区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个别施工单位或包工头以讨要农民工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的案件时有发生。为此,高新区人社局适时开展提高农民工工资支付日常检查行动,围绕《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对辖区内建筑工地从完善源头监管措施,采用网格化、分类监管等手段,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用工基本情况,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工资支付等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用人单位用工管理问题。
在日常监察工作中,高新区人社局创新劳动监察工作思路,变“事后监察”为“事前预防”,在建筑领域全面推行“一册两牌三账”制度,做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追讨农民工工资等多项工作。对辖区内涉及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工地主动介入,对工程款拨付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审查,对易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风险点”增加监察频率,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劳动监察中,高新区人社局变“机械执法”为“理性执法”,按照“服务用人单位、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要求,在做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坚持执法在指导之中、执法在帮扶之中、执法在宣传之中、执法在服务之中。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劳动监察工作既严格遵守劳动监察各项程序和要求,又维护好用人单位声誉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劳动监察工作社会公信度。
劳动监察执法工作是同时面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不同利益诉求,案件办理的实效不仅是体现在程序的履行上,最终是体现在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上。为此,高新区人社局对已结案的案件积极开展案后回访工作,通过回访约谈,加强与涉案单位的沟通,释明法理,讲清情理,让用人单位真正了解能够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确保权益保障到位。
(邵士龙记者赵琳琳文/图)
新闻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药都红娘”公众号送花的“药都红娘”本报讯“祝大家风尘仆仆、终有归途”、“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找到属...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