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图中圈内)倒下,王浩(右)迅速上前施救(监控视频截图)。
王浩(左二)和马威(左一)到医院看望昏迷17天后醒来的木建设。
本报讯刚刚参加过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没几天,就遇到了用武之地,在第一时间对一名心脏骤停者进行了施救,抢到了4—6分钟这个心脏急救的黄金时间,为被救者后来的良好康复打下基础。近日,亳州市两名市民的义举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不少暖意。
12月22日上午,亳州市户外运动协会的王浩、马威等几名会员,携带鲜花来到市人民医院看望他们通过心肺复苏技能救过来的木建设。刚转到普通病房,躺在病床上的木建设,精神状态很好,他握住几位救命恩人的手,不舍得放开……
时间回到11月25日中午。像往常一样,40多岁的市民木建设在市区一家健身房跑步机上锻炼,“突然之间,就像一个意外一样,我的身体就失控了,再醒来就在重症监护室呢。”失去意识的他从跑步机上直接摔下去。同在健身房锻炼的王浩听到摔倒的声音,回头看到有人躺在地上,赶紧跑了过去。
由于经常在一起健身,他们之间是互相认识的,看到躺在地上的木建设浑身抽搐、眼球上翻,王浩赶紧伏下身体摸了摸他的脉搏,发现脉搏很微弱,呼叫也没有反应。“我上周刚刚参加过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当时就想着赶紧做心脏复苏,把他救过来,其他什么也没想。”王浩说。
和王浩一起施救的马威表示,他当时已经锻炼结束了,返回来拿鞋子。“我离得有点远,先是听到扑通一声,等反应过来的时候,王浩就在那儿开始按压了,我就趴在那儿给他做人工呼吸。”就这样,两人坚持了十多分钟,顺利把木建设交到120急救人员手中。
等到木建设清醒之后,已经是入住医院重症监护室17天之后的事了。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治医生孙振峰表示,病人之所以现在恢复得很好,原因首先肯定是及时的心肺复苏,心搏骤停后的4-6分钟时间如果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心肺复苏是在心搏骤停之后最有效的抢救手段。
王浩和马威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全身被汗水浸透,膝盖长时间跪地被磨损,站起来之后双腿打战。二人表示,和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相比,“这不值一提。”
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苏芳肯定了两位市民的做法,并表示,目前亳州市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仍很低,她呼吁广大市民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才能帮到需要的人。(记者路振杰文/图)
新闻推荐
◎李一鸣某一天,我在学校津津有味地听语文老师讲课,听着听着,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变得和以往有些不同。我身处...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