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通过手机制作抖音销售产品
村民们正在晾晒“细粉”
经过一天天的晾晒,等粉条干透后就可捆扎起来,就算全部完工
机器生产提高了效率,但传统的手工艺不能丢
脱贫户增收致富,红薯蛋蛋变成了“金条条”
将粉条进行漂洗,用竹竿挑起
谯城区牛集镇宋老家村大张庄的村民们在加工红薯粉条
12月18日,一大早,谯城区牛集镇宋老家村大张庄的村民们便忙忙碌碌地加工红薯粉条。
冬至已至,天气严寒,正是当地农民加工红薯粉条的大好时节。谯城区牛集镇宋老家村大张庄的村民们家家户户变冬闲为冬忙,采用传统纯手工方法加工制作红薯粉条。
老把式们首先是把红薯淀粉加温水搅拌成透明均匀的粉芡,将粉芡与湿淀粉混合搅拌成粉团,把面团放入漏勺中,通过手背锤击面团,在重力挤压下使之成条状,入锅糊化浮起成为粉条。糊化过的粉条稍微在滚水中一煮,很快捞起在冷水中进行漂洗,用竹竿挑起,将粉条运往晾晒场,等到天气好有太阳时,把冻成冰块的粉条晾晒起来,冷冻一晚上,冷冻的粉条不变形、不粘连。
村民们就是靠着这传统手艺,使大张庄成为当地有名的红薯粉条加工专业村,产品远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带动30多个脱贫户增收致富,红薯蛋蛋变成了“金条条”。张延林武清海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你好,请把你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拿出来看一下……”12月15日,谯城中学附近的一家书店里,执法人员正在对店内销售的刊...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