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亳州 今日蒙城 今日涡阳 今日利辛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今日亳州 > 正文

林业发展: 打造“绿富美”生态宜居城

来源:亳州晚报 2019-12-09 09:00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80年代,博林木业公司院内,等待出口的“亳桐”张家柱 摄上世纪80年代,亳县核桃林场里的农民正在晾晒核桃张家柱 摄鸟瞰林拥城张延林 摄上世纪80年代亳涡公路,两旁桐花盛开 张家柱 摄上世纪50年代,汤王墓前的黄连木 刘涛 摄谯城区牛集镇乔楼村,相传李自成曾拴马于此树张家柱 摄

亳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体系、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因素,林业发展基础良好。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习惯于村宅周围、沟塘河边栽植槐、桑、椿、楝、榆、杨、桃、李、枣、石榴等树。户连片,庄成林,世代相袭。“大跃进”时期,由于大炼钢铁、大办食堂,许多树木被砍掉当柴烧,林木资源日渐减少。“文革”期间,虽然年年栽树,但管理处于放任状态,成活率较低。

上世纪80年代起,亳州市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境内建成以泡桐为主的绿化带4条,区级泡桐丰产林1处,乡四级林网1处,林木覆盖率达23%以上,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其中魏岗泡桐丰产林是全省平原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丰产林。泡桐作为亳州的主要树种,具有速生、质轻、不变形的特点,深受中外客商的欢迎,远销日本、东南亚。亳州也成为闻名全国的“泡桐之乡”。

改革开放之前,亳州市建成了三个国营林场,其中亳县核桃林场曾是亚洲最大规模的核桃生产基地。占地2.3万余亩,核桃树近19.5万株。七十年代的出口量每年在30吨左右。

古树名木是前人和自然界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亳州境内还生长着130多棵珍稀古树,现已登记造册,被妥善保护起来。

如今,“林拥城”景区已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必去之地。实际上,“林拥城”只是亳州市环城林带建设的一部分。环城林带位于亳州市北外环北侧、古井大道西侧和亳芜大道南侧,全长约40.4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万亩,用绿色林带把城市包围起来,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2018年,亳州市提升补植廊道450公里、新建廊道360公里、廊道新造林5.2万亩。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实施,主城区和三个县城已建“林拥城”廊道5万亩、新造林1.2万亩。大力推进沿主干河流森林生态廊道建设,重点实施了7条森林生态廊道改造提升工程,完善两侧农田林网18万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加快推进“林拥城”、沿主干道路、主干河流三类森林廊道建设,完成人工造林9.4万亩,创建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36个、森林长廊示范段110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0万亩。(记者路振杰)

新闻推荐

以开放意识搞经营 以创新精神做药材

亳州是中药材之都,在康美中药城里汇聚着众多以中药材为事业的药商们。他们不但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经...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林业发展: 打造“绿富美”生态宜居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