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
侍御史知杂事郭申锡入对时,也问仁宗:陈执中“家声丑秽,物议喧腾,不恤中外之言,复坏朝廷之法,欺公罔上,愧心厚颜,岂宜更居台司,使辅国政?”
赵抃在入对时,也是要求皇帝“正执中之罪而罢免之”。显然,在御史看来,陈执中与嬖妾殴杀婢女,不仅仅是家丑、是外人不应过问的私事,而是关乎宰相的人品,试问,一个暴横、酷虐的人,如何可以执掌治国大权?
在御史台交章论列的压力下,宋仁宗只好于至和二年六月下诏,罢去陈执中的宰相之职,判亳州(今安徽亳州)。这次罢相,陈执中的政治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次年便告老退休,再过三年,即嘉祐四年(1059)去世,享年七十岁。
陈执中晚年才得一独子,儿子陈世儒为宠妾张氏所生,张氏自恃得宠,飞扬跋扈,虐待婢女致死,日后她却遭婢女毒杀,脑后被钉入铁钉。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因果报应。这是后话,不提。
陈执中罢相之初,谏官范镇还替他深感不平:“朝廷制御史以防谗慝,非使为谗慝也。”要找御史廷辩,请执政大臣明断是非,“乞宣示执政,相与廷辩之”。但仁宗皇帝不同意这么做。范镇“于是与赵抃有隙”。
陈执中罢相一年后,嘉祐元年(1056)八月,仁宗任命范镇兼侍御史知杂事,赵抃马上就提出辞职:“臣去年春夏间累次弹奏宰臣陈执中,乞正其罪而罢免之。是时范镇不顾公议,一向阴为论列,营救执中,上惑圣德。今朝廷除镇知杂事,臣见居台职风宪之地,趋向各异,难为同处。伏望特赐指挥,除臣江浙一州军合人差遣,且以避镇,亦臣之私便也。”范镇也“固辞不受”御史之职,不愿意与赵抃同台。
赵抃、范镇尽管不和,也相互攻讦,但对彼此为人,还是很尊重。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因范镇反对变法,欲斥逐之,便多次在神宗皇帝面前非议范镇(范镇时任知通进银台司,主封驳事,是王氏变法的一大障碍),并跟神宗说:“陛下问赵抃,即知其为人。”过了几天,赵抃(时任参知政事)入对,神宗果然问他,范镇这人如何?赵抃对曰:“忠臣。”王安石得悉,质问赵抃:“公不与景仁(范镇)有隙乎?”赵抃说道,是有隙,但“不敢以私害公”。这种公私分明的政敌关系,很有意思。
至和二年的罢相,说起来,其实是陈执中第二次被台谏官赶下台。上一次,是在六年前,皇祐元年(1049)八月,由于“河决民流,灾异数见,执中无所建明,但延接卜相术士”,表现得十分无能,因此“言者屡攻之”,最后陈执中不得不“以足疾辞位”,托病辞去宰相职务,徒知陈州(今河南淮阳)。巧的是,当时起草陈执中罢相制书的翰林学士,正是孙抃。
但放在宋仁宗朝,陈执中不过是众多被台谏官赶下台的宰执之一。我们知道,宋仁宗时代的台谏官,风头正劲,宰相被台谏弹劾而去职的情况很常见,据研究者统计,从明道初至嘉祐末二十余年间,因台谏论列而被罢免的宰执,有二十三人之多。
最著名的一次是宝元元年(1038),宋境发生地震,灾害频仍,以宰相陈尧佐为首的政府却应对无方,赈灾不力。谏官韩琦连上数疏,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尸位素餐、庸碌无能,必须对眼下发生的灾异负责,最后迫使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四位宰执同日请辞。
有意思的是,后来韩琦也当上了宰相,因为“不赴文德殿押常参班”(不到文德殿签到),被御史中丞王陶弹劾为“跋扈”。虽然刚刚登基的神宗皇帝并不相信王陶所言,但韩琦自己还是坚持辞去宰相。
许多年之后,一位哲宗朝的侍御史回忆起仁宗朝的台谏风气,还是非常怀念:“伏见祖宗以来,执政臣僚苟犯公议,一有台谏论列,则未有得安其位而不去者。其所弹击,又不过一二小事,或发其阴私隐昧之故,然章疏入,即日施行。盖去留大臣,一切付之公议,虽人主不得以私意加也。”
新闻推荐
9月10日上午,亳州十八中高三男同学争相向空军招飞工作人员索取空军飞行员招生资料。9月9日起,空军招飞局南京选拔中心在亳...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