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正在介绍手中多肉植物的习性张军摘去多肉植物上的枯叶
多肉植物迎来“销售季”
一盆盆小花、小草一样的东西竟然能卖到几十甚至上百元?对于同村村民张军种植的多肉植物,谯城区古井镇张瓦房村的一些村民并不看好。然而,凭借着诚信经营和不断探索,张军的多肉种植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多肉批发市场,他希望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开拓更大的市场,成为亳州的“多肉大王”。
9月1日上午,在谯城区古井镇的一家多肉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军正在忙着把品相好的多肉从大棚里搬到大棚门口的展台,吸引顾客购买。此时,距离张军上一次销售多肉已经过去了大约4个月时间。
红铜壶法师黑中透红,赫拉娇艳欲滴,碧桃青翠欲滴,玉露晶莹剔透……张军像把玩艺术品一样,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多肉植物上面的干叶子小心翼翼地摘掉,让其“颜值”更高。对于这位“85后”的返乡创业者来说,这近10亩的多肉是他的全部家当。
“今年高温天气多,雨下得也比较暴,多肉死了一部分。”张军说,虽然种植多肉难免有死株现象,但今年较多的极端天气让他的损失超出了预期,“你看,现在大棚里的温度还有将近40℃”。
好消息是,困难期已经挺过来了,多肉植物进入了销售期。张军介绍,秋季、冬季和春季都是多肉植物的销售期,夏天因气温高难养,所以很少有顾客在夏季购买多肉,他们基地在夏天基本也处于停业状态,“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注意给大棚里的多肉通风、降温,想方设法给它们保命”。
重新开业的第一天,张军第一笔生意就卖出了200元的多肉植物,这让他对刚开始的销售季充满了憧憬。
小多肉蕴含大商机
张军是古井镇张瓦房村村民,2017年从青岛返乡创业,在柳行村流转了近10亩地,种植了大约500种多肉植物。
“老家的人听说我种多肉,很多人认为我瞎胡搞,这东西平时都没见过,咋能卖出去?”张军说,多肉植物因为小巧可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中很大比例是年轻人,“我觉得这个挺有市场的”。
张军原来在南方务工,看到一个亲戚在青岛做绿植培育效益不错,他便去投靠亲戚。在其指导下,张军做起了多肉种植,虽然行情挺不错,但高昂的租金及人工费,都让他觉得压力挺大,和妻子一合计,夫妻俩决定回老家建一个基地种多肉,“家里的地租、人工费都便宜”。
当年,张军花费了4万多元用于流转土地、建大棚、购买花盆和种植多肉用的粗砂。多肉植物一部分是他从青岛拉回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培育的。基地的建立也给附近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最多的时候,基地一天有二十多人来务工,每人有大约80元工资。
据了解,目前张军的种植基地有多肉大约500个品种,以中高端品种为主,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本地和河南的一些批发商都慕名而来。“他这里的多肉品质好,价格也便宜。”一位批发商笑着说,以后他就固定从这里进货了。
“效益还过得去吧。”问起一年的收入,张军笑着不愿细说。
返乡农民工梦想成为“多肉大王”
张军介绍,据他了解,亳州目前应该还没有像他这么大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市场有需求,自己有产品,按说,这正是张军大显身手的时候,可他有点担心多肉的销路问题。
“目前客户主要是靠熟人介绍,我报的价格也比较低,同样品质的我比网上的价格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所以利润很少。”张军说,现在不仅仅是城里人,连乡里人都热衷于网购,而网上的多肉店铺数不胜数,价格也比较低,这让他压力很大。
不过,张军也有自己的优势。他说,多肉对气候要求比较高,他种植的多肉对本地的气候已经适应,状态会比较好。
“状态不好的多肉他不卖,说他自己都瞧不上眼,怎么能卖给别人;状态好的呢,又卖不上价钱。”张军的妻子说,张军太老实,脸皮薄,“总觉得他不是干生意的料”。
不过,张军准备干一件“厚脸皮”的事,那就是在网上开直播卖多肉。“其实想做直播很久了,设备去年就买回来了,就是一直没做。”张军说,希望能通过直播带来更多的客户。此外,他目前正在申请创业资金,准备扩大规模,使多肉基地不仅是种植区,还能成为市民参观和亲子体验活动的好去处。
“创业其实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但不尝试,肯定不会成功。”张军说,他希望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开拓更大的市场,成为亳州的“多肉大王”。
(记者蒋加磊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8日,市总工会组织人员走访慰问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向5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每人发放5600元助学金和一个...
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亳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