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署街俗称“老衙门院”,在老城东城门以里。东方为木,为生门,一般府衙都建在城东部,而关犯人的监狱一般建在城西的“兑金”之地,金为囚,肃杀——这些都是传统的五行文化。
据光绪二十年亳州志记载,“州署历毁于兵燹”,可见,州署衙门经历过多次战争破坏,仅明朝一代,就有李自成“三克亳州”,杀知州的记载。农民起义,因恨透了官府,一把火烧了衙门,正是应有之义。但有清近三百年以来,州署街经历了修缮,大致完备。
围绕州署衙门,共有五条街:中间为州署街,南北向,统称为老衙门院,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征用,设立了几座厂,自北向南,左边为“家具厂”——后改为亳州市木器厂;右边为“木器社”——主要生产腰鼓、宫灯之类;环绕州署街,东边是“州东街”(南北向);西面是“州西街”(南北向);南面是“州前街”(东西向);北面是州后街(东西向),四面环绕,成为一个方方正正之地。
在清末,州东街建有城里最早的基督教堂,面朝西;州西街,现在仅存谯城区最早的公办幼儿园——亳州市幼儿园一座;州前街是衙门正门,没有重要建筑;州后街有“玉皇庙”,在西端,面南临街;玉皇庙东,有一条南北小街:斗武营,正对华祖庵正门,传说是曹操练兵之地。中间还有“饮马池”遗存,传承千年。
州署衙门废于民国初,有一年起了大火,烧得面目全非,仅余断壁残垣,许多历史档案均毁于大火,以致亳州市明清档案一片空白。“火烧衙门院”之后,亳县政府搬到“刘家花园”办公——就是现在的谯城区政府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新政权仍然没有到老州署所在地办公,而是在老县政府所在地新建了办公房舍,处理公务。以后,虽历经县、市、区各种演变,办公地未变。
州署街自“州署”搬出后,不再是政治中心,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划归了大集体企业,办了“家具厂”和“木器社”。
公元2002年,城市开发,州署街一带成了商业街区,旧日面貌不存,仅有地名和断壁残垣还有局部保留。
新闻推荐
创城人人有责 文明从我做起 亳州市发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引导市民行为的《亳州文明20条》也正式发布
我市发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引导市民行为的《亳州文明20条》也正式发布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