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句谚语:“先有鲁鱼头,后有包黑头。”包黑头就是包拯(999~1062年),合肥人,北宋时著名清官,人称“包青天”。至今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那鲁鱼头是谁?怎么是“先有鲁鱼头,后有包黑头”?好像鲁鱼头比包青天威望还高。是的,一点不假。
鲁鱼头是民间称谓,他的真实姓名叫鲁宗道(966~1029年),北宋时亳州人。包公称他为恩师,自称门生,无论为官做人,一直都以鲁宗道为楷模。二人都是进士出身,但年龄上鲁宗道比包拯大33岁,入朝为官也比包拯早得多,所以包拯在鲁宗道面前自称学生,以晚辈自居,在为人处世方面处处以鲁宗道为榜样。仁宗时包拯入朝为官,和鲁宗道一起都在龙图阁任职学士,接触比较方便。
据《宋史》及历代《亳州志》记载,鲁宗道少年孤贫,寄居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再迁秘书丞,以刚正不阿著称于世。天禧元年(1017年)入朝为官,为右正言谏章。他任职后,对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顿吏治,向真宗提了很多真知灼见,刚开始宋真宗对他颇感厌烦。
鲁宗道见真宗如此则说:“陛下,你任我为谏官,哪里是仅仅为了收到纳谏的虚名呢?臣素以尸位素餐为耻辱,请陛下罢去我的官职吧!”
真宗为他的敢于直言而感动,于是在金殿的墙上大书“鲁直”二字,号召群臣向他学习。后升任户部员外郎,龙图阁直学士。宋仁宗即位后升迁户部郎中,在任期间,他对官吏的考察立了许多标准,还把考察的情况一条一条公布于殿廊下。
仁宗即位时年仅13岁,时章献皇太后临朝听政。太后姓刘,当时有人上疏,请立刘氏七庙。众大臣明知不妥而不敢言。鲁宗道直言劝阻,使刘太后放弃这一计划。
枢密使曹某,权倾朝野,横行一时,人人侧目而不敢得罪。鲁宗道在皇上面前几次参奏他,使之气焰大为收敛。所以那些贵戚、权臣对他都很畏惧,送给他个外号“鱼头参政”。一因“鲁”字上为“鱼”字,二因他骨鲠得像鱼头一样,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
这种情况,包拯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行动上进行效法。所以包公的为人处世跟其恩师鲁宗道是一脉相承的。
鲁宗道卒后谥“简肃”,包公去世后谥为“孝肃”。于是安徽又有句谚语:“先有鲁简肃,后有包孝肃。”而以我们亳州人的眼光来看,则完全可以这么说:“先有鲁宗道,后有包青天。”
包拯是鲁宗道的学生,但比鲁宗道还有名气,可以说一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也是喜剧小说的渲染,三是包公做人也考虑长远。请看他为子孙立的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近日,市司法局对亳州市三县一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整改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内容包括扫黑...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