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亳州新闻 > 正文

立足当前定基调 着眼长远指方向——亳州市政协为“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建言献策

来源:江淮时报 2017-11-10 12:28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天下道源、华佗故里、中华药都、长寿之乡说的都是亳州,千百年来,在这里,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酒文化相互交融浸润、互为支撑依托,形成了最独特的产业文化资源,积淀了最鲜明的城市名片,孕育了最强大的“养生”基因。 2016年,省委、省政府把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十三五”规划。 201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亳州打造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重中之重工作,着力推动亳州中医药振兴发展,日前,亳州市政协召开四届五次常委会暨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专题协商会。会上市政协两个调研组和50多名政协委员作了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建言献策,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的建议案》。亳州市政府市长杜延安亲率市药业发展局、市卫计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10余个市直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听取了意见建议,与委员面对面协商。杜延安在讲话中指出,大家的发言精彩纷呈、内涵丰富,建议精准到位、切实可行,并一一当场回应,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吸纳借鉴,转化为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的实际行动。现将亳州市政协建言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的成果摘要刊登,以飨读者。背景与机遇

中药产业是亳州首位主导产业。自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这里开辟第一片药圃起,勤劳智慧的亳州人便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中医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薪火相传,逐梦前行,形成“十万药商、百万药农、百亿药市”的蓬勃发展态势,使皖北这座历史古城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亳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药立市、以药兴市”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集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成药制造、物流贸易、保健医疗、科教研发于一体的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

从种植层面看,中药材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现已拥有兼具种植习惯和娴熟技术的 “百万药农”,长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是全国平原地区连片种植最集中、面积最大的种植基地。亳芍、亳菊、亳丹皮、亳花粉等大宗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种植和初加工基地。从市场营销看,现拥有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昌升种子种苗及鲜活中药城、太安堂道地药材交易广场和在建的珍宝岛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国际香料城等市场及线上交易平台,交易活跃,市场繁荣。2016年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交易额达243亿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规模最大、年交易额最多的中药材集散地,稳居 “四大药都”之首。从中药工业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如疏风解毒胶囊、葛酮通络胶囊等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和品牌。截至到2016年,全市拥有通过GMP认证的药业企业140多家,全国百强药企已有50家落户亳州,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80多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现代中药集聚发展基地。

目前正全力打造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期货交易中心、国际标准认证中心“三大中心”;着力塑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世界中医药大会永久会址、世界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三大品牌”;争取到2020年,奋力实现全市中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中药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中药商贸流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三个千亿”目标。委员们在发言中普遍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亳州中医药产业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交易额、饮片产量、市场及会展平台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为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委员们在发言中指出,从国际、国内,省情、市况来看,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是亳州“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战略选择,对于抢抓“健康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迅速提升亳州作为“中华药都”的国内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重中之重工作,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发展定位,立足当前定基调,着眼长远指方向,扬长补短,厚植优势,发挥特色,大力发展中药农业、提升中药工业、壮大中药商业、优化中医药服务业,聚力培育大企业、新品种、大品牌,着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目标与路径

委员们认为,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是一项宏伟远大的目标,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实现,在目标确立上,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当前。短期内要以建设现代中药集聚发展基地为核心,奋力实现“三个千亿”目标,即到2020年,全市中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中药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中药商贸流通收入突破1000亿元。长期目标上,要向打造世界中药产业发展中心、世界中药材贸易中心、世界中医医疗中心、世界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中心和区域中医药科教中心 “五个中心”而不懈奋斗。

在加快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打造世界中药产业发展中心方面,委员们建言:

制定实施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以谯城区传统中药材种植区域为重点,围绕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种子种苗组培繁育基地、“十大皖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加工基地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实施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

精心打造中药材种植示范区。落实中药材种植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推行“一块田”模式,发挥药业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主体作用,通过 “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提升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水平,打造种植样板,发挥种植、加工、旅游等叠加效益。

巩固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龙头地位。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开发单味小包装、超微饮片、经方颗粒饮片、直接口服饮片等新型产品。加快特色饮片标准制定,大力培育饮片知名品牌。加快饮片企业并购重组、组团造舰步伐,着力打造几家骨干饮片集团,进一步提升亳州饮片生产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建成中药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生产基地。把握当前国家中药配方颗粒政策调整窗口期,大力实施市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方案》,扎实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省内试点工作,探索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委托加工、出口加工,指导企业开展产品标准和生产工艺前期研究、颗粒剂品种转移及接受委托生产等工作,及时抢占市场,成为国内重要的中药提取物及配方颗粒生产基地。

持续推进中成药生产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吸引全国药业百强企业来亳投资发展,支持本土药企做大做强。对于续建、新开工、新引进的重大中药工业项目,建立推进机制,促进快落地快投产。落实促进药品技术转让、研发和培育的扶持政策,引导药企加快药品技术引进,提升产品层次。鼓励支持药企融资聚智,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促使药企逐步向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成药生产基地。

创建中药保健食品产业园区。发挥中药材、农副产品资源和加工技术优势,开发和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符合中药性味功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中药保健品产业化项目。重点围绕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加工,发展功能型和功能因子型保健品,打造高端保健品生产园区。出台并实施促进保健食品注册、研发和培育政策,在资产重组、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国内外知名的保健品生产基地。

创建中药日化产业园区。依托亳州丰富的中药材及其他生物资源优势,顺应日化行业绿色、健康、安全等时代潮流和消费趋势,采取产业链招商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日化行业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建设中药日化产业园,重点发展以中药材、动植物、野生菌等生物为原料的日化原料、中间体及终端产品,包括化妆品、洗涤用品和消毒杀菌产品、中兽药等,建成集研发、生产、包装、物流、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天然日化研发及加工基地。

创建医药器械产业园。制定医药器械产业发展规划,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医疗、中药(材)生产等领域,推进数字化诊疗设备、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中药炮制设备、医用生物材料等产业发展,并形成专门园区。出台并实施促进医药器械注册、研发和培育扶持政策,逐步将园区培育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医药器械生产基地。

在构建新型市场交易体系、打造世界中药材贸易中心方面,委员们建言:

推进有形市场发展。引导康美中药城、神农谷、太安堂广场、九州通中药物流园、昌升鲜活市场等错位发展,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多层多元、有机衔接,功能齐全、覆盖广泛,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市场体系,严格中药材质量监管,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探索建设以亳州中药材市场为中心、外地中药材市场和产地市场参与的全国中药材市场联盟,定期研究发布信息,发挥亳州中药材市场的辐射引领作用。

培育发展无形市场。借鉴浙江省义乌市“义乌购”建设经验,打造“亳药购”网上平台,将我市众多实体药材门店“搬到”网上,加快发展中药材线上市场,提高线上市场覆盖率,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支持药通网、康美中药材网、药博商城等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快“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步伐。加强与境内外知名电商、网商、物流商战略合作,重点支持一批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交易、物流、支付、信息、信用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平台型交易中心。

探索发展期货市场。加快珍宝岛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金丰鲁德中药材线上线下同步竞拍交易中心、康美e药谷等平台建设,尽快投入运营。以大宗中药材交易为基础,探索中药材期货交易,推动亳州成为全国药材药品贸易高地。充分发挥中药材期货市场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价格发现功能,及时了解未来市场价格的走势,科学安排生产,实现现货市场的供需平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优化提升中药国际贸易水平。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孔子学院等渠道,推动我市中医药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主动谋划争取中医药科研、中药研发、中医药技术、产业贸易等对外合作项目。建设国家级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强与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中东、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对接,取得相应国际通行认证。与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加快推进中药材进出口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韩国人参节等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寻找国外客户,扩大进出口规模。

提升市场管理服务水平。修改完善中药材市场管理办法,明确市场管理主体,创新市场管理方式,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整合全市、收集全国中药材价格信息资源,集中发布中药材价格指数,努力把亳州打造成为权威性的世界中药材价格指数发布中心。建设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发挥信息管理、信息采集发布、电子结算、电子监控、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物流配送等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网络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做好包括电子商务交易在内的交易数据统计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中药材流通交易情况。

在弥补中医发展短板、打造世界中医医疗中心方面,委员们建言:

大力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建设。尽快把华佗中医院收归市属,率先打造成全省知名“三甲”中医院。整合全市中医资源,组建中医院集团,构建以华佗中医院为核心,县区中医院为骨干、镇村中医服务机构为网底的四级中医服务网络。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推进县区中医院的创建升级,以及重点中医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形成具有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支撑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华佗中医研究所,研究挖掘华佗医药成果,传承华佗流派,打好“华佗牌”。

筹建以名医工作室为主体的国医园。采取政府统一规划选址、若干企业建设经营名医工作室模式,集中建设汇集众多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集中医诊疗、中医养生、健康管理、学术交流等服务于一体的高端人文国医园。创新引才机制,鼓励企业引进若干国医大师、省级名老中医定期坐诊名医工作室。大力推进“互联网+国医馆”模式,开展线上、线下问诊看病和智慧药房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医患双方需求。

在加强会展品牌建设,打造世界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中心方面,委员们建言:

筹建中医药博物馆。高标准筹建中医药博物馆,反映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打造集弘扬中医药和中医药历史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中医药学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与展示、中药科普宣传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平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全面的中医药博物馆。

打造国际会展平台。以提升现有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和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档次、打造永久会址为契机,加快推动我市中医药会展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中医药会展体系。主动邀请国内外中医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参会参展,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医药会展中心。

设立中医药最高奖项。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等权威机构合作,面向世界设立中医药最高学术成就奖、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奖、华佗医药创新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等奖项,增强亳州在海内外中医药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打造世界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利用亳州市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中医药特色等优势,结合全国“药膳之都”、“五禽戏”之乡、“长寿之乡”、“武术之乡”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大力开发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以亳州城区为核心、以药材种植示范区和健康养生小镇为两翼、以众多精品健康养生旅游项目为支撑的世界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在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打造区域中医药科教中心方面,委员们建言:

着力提升中药材种植整体科技水平。与中国农科院、安徽农科院等合作,共建中药材种植研究所,系统开展中药材提纯复壮、组培脱毒、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等专题研究,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持续加大道地中药材种植、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与推广力度,保障“亳药”品牌。打造中药农业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进中药材种、管、收“全程化”“一站式”“系列化”服务,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强化药业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大财政资金对中药生产企业创新投入的引导和激励,支持其设立研发平台,对获批组建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博士后与院士工作站等,给予一定的项目资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争创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促进药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公共中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与全国知名研发机构合作,组建亳州中医药发展研究院,打造全产业链研发平台。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离岸研发基地,开展中医药新产品研发。对于以中药经典名方创制的新药、名优中成药“二次研发”的大品种、大品牌和研发的第三、四代中药保健品等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建设中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帮助企业解决药品研发、技术转让、生产工艺和标准研究等方面的难题。

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认真贯彻落实《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积极引进国内外中医药方面高层次人才。以加强领军人才、紧缺人才、特色人才、基层人才培养为重点,统筹推进中医药大学建设。短期内可先行整合我市教育资源,成立亳州中医药学院,并以新成立的亳州中医药学院为基础,通过与合作共建进一步向中医药大学发展。逐步与全国著名中医药大学合作,由先行设立教学点逐步向办分校、建设中医药大学城过渡,使之成为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源泉。

建立中药(材)标准中心。依托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中药(材)标准中心,组织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培训、栽培、采收、加工、贮藏以及中药材、中药饮片等方面标准的修制订、实施推广,增强亳州在中医药领域的话语权。保障措施

对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顺利推进上委员们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争取省部共建。成立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或市长兼任组长。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政府支持,成立省部级层面的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布局。立足全球视野,依托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独特优势和既有产业基础,按照“国内第一、世界知名”要求,制订“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规划。突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城市定位,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增设中医药标志性“符号”,凸显城市特色。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分步制定实施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方案。

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构建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优化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扩大融资渠道。建立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中医药研发基金。鼓励企业利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投资或合资建设各类项目。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撬动社会多元化投资。强化智力支撑。成立专家委员会,组织重大规划和重大科技专项评审。对科技创新示范团队、领军人才和拥有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予以重奖和专项资助。加大产业化招商力度,着力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和特色园区。

多方搭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办好国际性会展和论坛,筹办专业性网站、报刊、学术杂志,抢占中医药行业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建设亳州历史文化及中医药文化宣传网站英语、韩语、日语等语言版,丰富海外传播内容。加强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海外知名文化传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化先行,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巩固提高亳州市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地位。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本报讯11月7日,谯城区市场监管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要求,“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稳步推进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不断激...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立足当前定基调 着眼长远指方向——亳州市政协为“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建言献策)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