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亳州新闻 > 正文

瓜农老靳一年迎来两个收获季

来源:亳州新报 2017-11-08 09:45   https://www.yybnet.net/

工人正在进行打包装箱,当天这些大棚里的瓜就被订完

比种传统的作物划算

虽然遭遇多日的连续阴雨天,哈密瓜的产量比上一茬“缩水”一小半,但算下来,20亩地还是盈利了六七万元。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村民靳华清种植的哈密瓜迎来了今年的第二个收获季,几天的时间,六七万斤的哈密瓜就销售一空。“算起来,还是。”靳华清说。

比种传统的作物划算

瓜棚下,十几名工人正在把一个个哈密瓜装箱、打包,然后装进停放在地头的大卡车上……11月1日,天刚放晴,靳华清就迎来了大客户。

“前几天也在卖,但天气不好,走的量比较小。”靳华清说,20亩地瓜棚里的瓜都已经成熟,当天就可以摘完“罢园”了。

从7月底栽苗到10月下旬上市,靳华清种植的这茬哈密瓜的生长期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由于遭遇连续阴雨天,这茬瓜的个头和上一茬存在差距,每亩地少收了近一千斤。产量下降导致的是经济损失。靳华清算了一笔账,上一茬他20亩地收入近20万元,去掉各项开支,还剩余12万左右;这一茬去掉开支,只有六七万块钱的盈利。

不过,靳华清很乐观。“虽然挣的少了,但还是比种传统的作物划算。”靳华清说,像今年这样的天气毕竟是少数,如果正常的话,哈密瓜一年能种两茬,一亩地收入一万块钱问题不大。

“亳州哈密瓜”受青睐

靳华清从2006年开始在海南省的一家哈密瓜种植基地打工,看到行情比较好,而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也掌握了种植技术,就决定自己回老家种植哈密瓜。

2013年,靳华清建了一个大棚,先种植了几百棵尝试一下。虽然个头比海南的要小一些,但是口感也很好,这无疑给靳华清很大的信心。于是,第二年,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就用自家的加上流转的共20亩土地建了8个大棚,开始种植哈密瓜。

由于连续阴雨天,加上大棚建得不标准,当年亏损了十几万元。靳华清并不灰心,他知道是自己在管理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便积极和海南、山东的技术人员沟通,重新对大棚进行了改造,而且还通过学习把病虫害和瓜容易炸裂等常见问题都解决了。

今年7月份,靳华清的瓜一上市就被阜阳的一家经销商给“包圆”了。即使是有些瑕疵的瓜,也被附近的水果贩抢购一空。

扩大种植规模助增收

今年,靳华清又流转了一百亩土地准备扩大种植规模。等到明年的2月份就可以育苗了。

“现在咱们这边种这种哈密瓜的比较少,我种的品质还是很不错的,应该不愁卖。”靳华清说,他现在种植的瓜主要是卖给阜阳的一个销售商,等明年规模扩大后,他准备扩大销路,往更远、更大的市场走。

“我们这边正在建设亳芍花海大世界,到时候来旅游的游客多了,我们在家门口也能卖了。”靳华清说,他和儿子正在商量给哈密瓜注册商标,然后种植合作社,吸引周边的村民加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现在搞种植也得讲究科技含量,要是还按照原来的那一套肯定不行了。”靳华清说,传统的种植模式可以保障“温饱”,但要想“小康”,还是得搞特色种植。

(记者 蒋加磊 文/图)

新闻推荐

杜延安在市委党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报讯11月7日上午,在市委党校报告厅,市长杜延安为市委党校2017年秋季主体班全体学员作了一场题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讲看齐提振精气神强化执行力》的专题宣讲报告,强调,要认真学...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瓜农老靳一年迎来两个收获季)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