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广场成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地陈振玉正在喂羊去年刚刚建成的新村幼儿园
蒙城县篱笆镇宋圩村是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走进宋圩新村,大礼堂、幼儿园、小花园、联排小别墅……村民脸上写满了幸福。记者一点都未看出,这曾经是一个贫困村。
2014年,宋圩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当年有贫困户144户480人。几年来,宋圩村用好用活脱贫政策,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大力推进产业发展,2016年就实现贫困村出列。目前,宋圩村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村集体收入71.38万元,人均收入1.1万元。产业的兴旺,带着宋圩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飞驰。
变化一环境优美生活方便
1月20日下午,65岁的侯素霞正在家门口与邻居聊天。村民组长宋文忠骑着电动车远远地来了。“现在疫情又紧张起来了,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家里的卫生搞好,不给病毒任何传播机会。”宋文忠对侯素霞说道。
侯素霞笑着说,咱们新村环境这么美,家里的卫生肯定要做好,不然就对不起这么漂亮的环境。宋圩新村是2016年建成的,占地50亩,共有96户居民,入住村民约400人。新村建设标准高,路灯、下水道、柏油路应有尽有,配套设施齐全,每家屋前都留有小花园,不少村民因地制宜种上蔬菜和果树。2019年,宋圩村入选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侯素霞是最早的一批搬迁户。
在侯素霞看来,新村不仅环境优美,生活也非常方便。距离她家不远是村文化礼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多人,传统节日、颁奖典礼、文艺演出、重要庆典活动,包括村民结婚等喜事,都可以在礼堂举行。礼堂门口是党建广场,占地1000平方米,是村民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每天到这里游玩的村民络绎不绝。
与礼堂一路之隔的是宋圩村新村部,一站式办事大厅让村民办事不出村。刚刚从广东省汕头市回来的村民宋涛正在大厅里填写返乡记录,“每次回来,都不想出去了,咱家里一点都不比外面差,家家都是小别墅。”
去年,宋圩村又迎来一桩喜事,村里的幼儿园开始招生了。走进幼儿园,黄色的教学楼、绿油油的草坪、红白蓝相间的滑滑梯,在阳光下格外醒目。2020年是幼儿园第一年招生,共招收了35名学生。
侯素霞说,公立幼儿园环境好,收费不高,村民们都想把孩子送来。“等我孙子到了上学年龄,也要在村里上,这样既能方便接送孙子,又不耽误干农活。”畅想着美好的生活,侯素霞脸上浮现幸福的笑容。
变化二产业兴旺振兴有路
脱贫致富靠什么?产业!这是宋圩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胡恒深思熟虑给出的答案,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2017年,宋圩村投资100万元,建成占地130亩的葡萄园,这是村里的第一个产业项目。葡萄园每年能为村里带来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受益贫困户30多户。
村民宋仅海今年68岁,家里有5口人,老伴因肾炎去世。为了给老伴治病,宋仅海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他又到葡萄园打工,工资按天结算,每天50元,一年下来将近两万元。
后来,宋仅海还成了管理打工村民的小队长。他说,每天看着葡萄园,就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宋圩村有30多户贫困户在葡萄园打工,实现了脱贫致富。
葡萄园带动效应毕竟有限,如何才能让更多村民受益呢?2020年5月份,宋圩村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当年就有全村80%的村民选择了入社。
村民入社后,可以节约种地开支。宋圩村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与种子、化肥厂家谈判,以量换价,这样就省去了中间经销商的加成,把节约下来的钱让利给村民。经测算,村民从经济合作社购买农资,一袋化肥能省15元,一公斤麦种能省0.3元。
有了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水到渠成。宋圩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4户480人,贫困发生率13%。2020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71.38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1122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稳步推进,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变化三致富愿景写在脸上
在宋圩村党总支书记宋永看来,收入并不是发生在村民身上最大的变化,精神上的变化更是难能可贵。
村民陈振玉家三口人,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为了照顾家庭,陈振玉不能外出打工,守着几亩土地勉强糊口。2014年,他们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为他们落实了三人低保、光伏分红、残疾补贴等扶贫政策。2016年,陈振玉一家光荣脱贫。
光摘帽还不行,要想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还要另寻门路。陈振玉主动找到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希望能帮他找到一条致富路。针对陈振玉家庭情况,村里建议他养羊,走特色养殖道路。
陈振玉不懂技术,村扶贫工作队向蒙城县农业农村局求助,给他安排了技术指导员,提高他的养殖技术;陈振玉没有资金,村里就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帮助他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免息扶贫贷款,解决启动资金问题……看着忙前忙后的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陈振玉更加坚定了养殖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不久前,陈振玉卖掉10只羊,每只2000元左右,大约收入2万元。路子对头,加上干的有劲头,陈振玉的羊从六七只发展到五十多只。他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将“羊”庄大道走到底。
宋永说,如果只靠政府的政策,贫困户不发挥脱贫主动性,是不可能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在宋圩村,像陈振玉这样一心想着脱贫致富的村民越来越多。
56岁的宋云刚刚从江苏苏州打工回来。提起打工的经历,宋云直言太累了,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下班“累得一点不想动”。
宋云不是贫困户,但也不富裕。考虑到宋云的家庭和身体情况,扶贫工作队建议他承包村里的池塘,发展水产养殖。“养鱼挣钱了,还可以再建设养猪场,走循环发展之路。”
扶贫工作队的建议深深打动了宋云,最近他一直在琢磨这事,认为这条路可行。“只要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咱就干。”宋云坚定地说,致富的决心写在了他的脸上。
新愿景做好土地文章壮大集体经济
“十四五”期间,宋圩村怎么发展呢?宋圩村打算,还是要做好土地文章。篱笆镇出产菊花、花生和黄花梨,被称为“三花之乡”。种植花生风险小,收入稳定,亩产效益接近3000元,宋圩村是花生种植大村。目前,该村的花生种植面积占到全村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年,宋圩村打算依托篱笆镇花生种植加工一条龙的产业优势,继续扩大花生种植,做大做强花生产业。
另外,宋圩村还将打造“三片六区”,即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把全村居民集中到三个片区,每个区建设两个小区(新村),这样既能改善村民的居民环境,又能节约出来六七百亩土地。节约出来的土地,可以流转给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每年能为村里带来五十万元左右的集体经济收入,让村民从发展成果中进一步受益。
(刘午阳本报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日前,蒙城县兴农绿巨人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内,农民正在对刚采摘的多彩辣椒进行现场分拣,准备运往市场销售。近年来,蒙城县不断...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