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废弃农膜、农药袋、农药瓶等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会成为田间“白色污染”。2017年以来,亳州市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把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有毒有害垃圾有偿回收作为突破口,经过三年的不懈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约9000吨,大大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
“废电池两毛钱一节,药袋一毛一个……”日前,在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有害垃圾回收点,一单“交易”顺利完成。
“今天卖了一百多块,不错!”李大塘村村民潘立明说。
潘立明告诉记者,他种有80多亩梨树,在梨树开花的一段时间,为了防治蚜虫、梨茎蜂等一些病虫害,需要用到一些农药,以前用完的农药袋子都是随手扔,现在可不再扔了,都攒起来留着卖钱呢。
“去年卖了1000多块钱,今年估计也差不多,有害垃圾能卖钱,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不污染环境了。”潘立明高兴地说。
李大塘村有害垃圾回收点负责人李洪俊说,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今,村民们大都知道了农药瓶、农药袋、废旧电池等可以拿来卖钱,都不再乱扔了。
“现在农民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不仅自家有害垃圾不再乱扔了,在沟边路沿看见一个药袋药瓶啥的,都会捡起来装到塑料袋里,积攒多了就送到回收点卖钱。”李洪俊说。
在李大塘村附近的蒙城县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站记者看到,一袋袋有毒有害垃圾整齐码放,一辆压缩打包机正在作业,把成袋的有害垃圾压缩后打成大包,以方便外运。
“这些垃圾将被送往有资质的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公司统一处理。”蒙城县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涛介绍。
位于蒙城县楚村镇陈桥村的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生的废弃农膜主要是蔬菜大棚的棚膜。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对于棚膜、地膜,我们能不用就不用,尽量减少使用量。日常使用的也多选购EVA农膜,这种农膜抗老化、综合循环利用率高。”该公司总经理慕京生说,公司每两年大约产生1万斤左右的废弃农膜,全都卖给附近的回收点。这些废弃农膜随后将被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被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等,实现变废为宝。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亳州市在各乡镇设立了有毒有害垃圾集中收集点,村设立回收点,构建了“农户——保洁员——村级回收点——乡镇收集点——专业处置公司”集中转运处置的一体化运行模式,确保实现农村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全覆盖。目前全市已设置有害垃圾回收点1313个,2017年以来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约9000吨,每县区每年投资约500万元。通过有毒有害垃圾的有偿回收,大大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促进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记者汝平)
新闻推荐
桑敏:小吃摊“撑起”红火日子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