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亳州 今日蒙城 今日涡阳 今日利辛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今日蒙城 > 正文

近期全省气象条件总体适宜,秋种进度快于去年 保面积稳产能,调结构增效益

来源:安徽日报 2020-10-22 06:50   https://www.yybnet.net/

10月20日,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国政村农户在水果园大棚里为过冬草莓进行覆膜防寒,为冬季生产做好准备。 本报通讯员 周方玲 摄

10月10日,蒙城县小辛集乡农民正在利用大型播种机播种小麦。眼下,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一的蒙城县乡村,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农民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播种小麦,为明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报通讯员 胡卫国 摄

全省完成秋种近2500万亩,进度超过四成

——稳面积,力保秋种种足种满,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霜降前后,正是皖北小麦播种最繁忙的时节。

“你看嫩芽都抽出来了,出苗情况很理想。今年墒情好,天气条件也有利。几百亩麦子两天播完了。”10月18日,正在地头查看苗情的亳州市谯城区种粮大户焦魁喜上眉梢,赶紧拿出手机拍个视频发到了朋友圈,“秋种质量高,才有希望夺高产”。

作为粮食主产省份,安徽要把粮食生产牢牢抓在手上,一季接着一季压茬推进,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滑坡。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明年安徽省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面积、产量不低于今年。这就要求秋种种足种满,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为全年粮食开好局。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要求落实424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各市已经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县、乡、村,落实到种植户、落实到田块,加强指导服务、组织开展生产。”卢仕仁说。为调动各地生产积极性,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全省秋种工作意见,部署“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强种业市场监管,并密集出台用种、用肥、病虫防控等配套技术指导意见,全力以赴推进秋种种满种足、秋管措施到位。

“9月以来,各地都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加大新型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做好秋粮收获、耕整地和秋种等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长张韪说。为提高秋种技术到位率,9月14日、9月15日省农业农村厅分别举办“全省小麦、油菜秋种技术网络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级技术人员、种粮大户近1000人次。

据了解,近期全省气象条件总体适宜,相较去年秋种因旱受阻,今年安徽省秋种工作推进总体顺利。安徽省冬小麦常年主播期,一般从10月10日前后起,自北向南,预计到11月上旬播种工作基本能够大头落地。

张韪介绍,当前皖北主产区正在进入小麦播种高峰期,据气象预报,小麦播种出苗期间,淮北地区气象条件总体较好,有利于播种顺利进行和一播全苗。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19日,全省完成秋种面积2498.4万亩,占意向面积5650万亩的44.22%,进度明显快于上年,与常年持平。其中小麦已播1942.7万亩,完成计划45.8%,较上年同期快564.6万亩。

优质专用小麦预计2500万亩以上,比重达60%以上

——提效益,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各地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这里的麦田刚播种不久,望过去都是翻耕裸露出的深褐色土壤。走到近处细瞧,才看到嫩绿色的麦芽。“这里已经连续两年搞优质酒用小麦,效益非常高。今年还是继续种这个品种,全区落实订单面积30万亩。”颍州区农技中心主任马斐告诉记者。

“今秋重点打造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计划种植小麦714.3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36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0.4%;订单面积25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5%;示范片面积10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4%。”宿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在稳产能的同时,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动小麦结构优化,优质专用麦比重去年就已达一半以上,增收效果明显。去年宿州订单小麦251.2万亩,占比35.2%,订单小麦单产较全市小麦单产增加9.3%,亩增收43.6元。全省专用麦每亩小麦净收益增加约40元,带动全省农民增收超过9亿元。“今年将继续大力推动结构调整,预计优质专用小麦2500万亩以上,比去年多200万亩,比重力争达到60%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主任科员曹高飞介绍。

在落实中,安徽省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发展适应性专用小麦种植,在适宜生态区内成规模种植单一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形成区域优势。皖北地区砂姜黑土地带选择发展强筋专用小麦订单种植;黄河故道沙土地带选择中筋专用小麦订单种植;沿淮地区沙壤土地带选择弱筋专用小麦订单种植。挖掘种植品种单产潜力,稳定提高皖北旱茬麦、江淮稻茬麦产量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已下发通知,专项开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及订单签订落实情况调度,重点抓落实,确保各项计划任务落实到位。整合各级财政资金2亿元,专项支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快提高安徽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水平。

全省32个小麦主产县,各选一个乡镇整建制实施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

——抓落实,通过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生产,确保实现“优质优价”

除了自己家的田亩,令焦魁更为忙碌的,还是他的合作社。他领办的焦魁农事服务组织,秋种中为三个村搞托管,一共播种3万多亩。

近年来,安徽省统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从优质良种统一供应开始,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卖”全程一体的农事服务,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助力农民实现节本增收、增产增收、提质增收。2017年以来,全省已安排项目资金10.1亿元、实施面积1151万亩。

记者留意到,安徽省已明确提出,各地在安排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时,可统筹用于专用品牌粮食生产。马斐介绍,去年对专用麦每亩补贴40元,让农户深翻播种;建了3个绿色防控示范“片”,每年每亩给予120元奖补用于有机肥采购;整合涉农资金600余万元采购生物制剂和植物源农药,对病、虫、草害进行无人机统防统治。今年还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推广优质专用麦,今秋安徽省还要求各地开展规模化种植。鼓励整县、整镇推进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规模种植,全省32个小麦主产县,各建立一个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整建制乡(镇、街道),3个到5个万亩以上示范区。县域内选用同类型品种不突破5个,每个乡镇不突破2个,每个种植主体选用1个品种。

“规模化种植,是订单生产的前提。这可以解决以往安徽省小麦生产上混种混收和原料不纯问题。”曹高飞表示,市场的反映也表明这种模式可以做到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和单独储存利用,也有利于加工企业进行食品加工和延长产业链,受到企业欢迎。

订单生产,优质优价,必须在小麦播种前就“卖出去”。各地在秋种中提前谋划,组织订单化链接。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参与优质专用小麦原料基地建设。帮助指导专用小麦种植主体与收购企业签订订单,规范落实协议内容。粮食收储企业按品种、按标准,实行单收单储,落实优质优价。

推进标准化生产。各地按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使用、统一管理方式”要求,帮助指导专用小麦种植主体开展标准化种植,实现优质专用小麦产出商品质量性状一致。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农产品优质专用目标要求,认真落实配套保优栽培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

新闻推荐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放飞梦想祝福祖国

放飞和平鸽本报讯10月1日早上,“放飞梦想祝福祖国”2020年亳州网友喜迎国庆网络文化活动,在林拥城景区圆满举行,400多名市民...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近期全省气象条件总体适宜,秋种进度快于去年 保面积稳产能,调结构增效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