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基础,推进农旅结合、 融合发展,打造西部‘都市农业’示范区。”这是高坪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连日来,记者踏访高坪区乡村,到处都能看到“都市农业”的欣欣向荣,都能感受到“都市农业”带来的惊喜变化。
产业全覆盖 种养智能化
8月23日, 记者沿着高坪区百公里柑橘产业长廊行走,柑橘一片连着一片,规范整齐,柑橘树郁郁葱葱,上面果子挂满枝头。在阙家、青居、石圭等镇的产业园里,村民们正在勤奋地劳作。在阙家镇鲜江村温氏循环农业基地,规范的养猪场、标准化的柑橘产业园,智能化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以集约化、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等为特点的现代农业风采逐步展现。
近年来, 高坪区坚持大产业带动、小产业填充、庭院经济补充的原则,抱团实施产业扶贫,强力发展嘉陵江流域百公里柑橘旅游产业带、 螺溪河流域蔬菜特色养殖生态康养产业带、 中法农业科技园沿线特色观光产业带三条产业环线,连片发展柑橘、花椒、蔬菜等优势产业,168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同时,按照“联户建园、分村建园、联村建园、跨乡建园”的思路,相继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90个。
重点园区与辐射区域相依托,高坪的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了点、线、面、带的全覆盖链接。据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底, 全区建成柑橘产业环线全长115公里,全区柑橘、甜橙总面积接近30万亩,年产值突破10亿元;蔬菜播面34.2万亩, 产值达8.6亿元;粮经作物种植总播面56万亩。
产区变景区 产品变礼品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这是最终的目标。近年来,高坪区把旅游项目与文化项目、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实践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阙家镇火峰村是一个依托旅游快速发展的生动例子。 村里依托创建3A级景区这个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建起了凤凰故垒景区,打造有凤凰寨采摘园、抗蒙城墙、彩虹滑道、滑草场等景点,拥有格桑花、三角梅等各类花卉及桃、李、梨花等3000余亩,成为远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景区火了, 让众多农副土特产品足不出村就被“抢购”了。41岁的郑帮林是当地有名的养鸡户, 年出栏上千只,40元一公斤的鸡在游客眼中十分走俏。 柑橘种植大户屈用平种植柑橘面积10多亩,去年产量在1.5万公斤以上, 他种的血橙也成为家门口过往游客的抢手货。业主张振雄称,今年他家桃子、李子成熟时,一拨又一拨游人入园采摘。
据区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高坪区按照长短结合、 农旅结合、种养结合的思路,着力打造南前线“花果飘香”柑橘生态旅游线、南长线“花田锦绣”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线和金城山脉“竹木幽径”竹木干果低碳生态旅游线的“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成功打造出青青青林、川北第一桃镇、金凤山村、醉美橙乡等农旅结合示范园区(景区), 全区有近7万村民依靠景区吃上“旅游饭”。同时,坚持做大文旅节庆活动影响力, 近两年成功举办了甜橙采果节、桃花节、樱桃采摘节、花椒采摘节等节庆活动近百场次, 促进了高坪区旅游经济迅猛增长,最终实现产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农民变工人 村民变股民
发展“都市农业”,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既要让业主赚钱, 更要让农民增收。
竹编产业的从小到大, 是高坪区较成功的案例。2009年起,高坪区成立竹编合作社, 当初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大多是斑竹、胜观等乡镇的村民,如今延伸到10多个乡镇。除了固定的员工外,有条件的村民只要按照公司的标准生产, 企业都全部回收产品。如今, 全区有上万村民参与竹编生产 , 平 均 每 人 每 月 收 入 达1000-3000元。
龙头企业支撑,乡镇一些曾经闲散的小学、办公场所成了竹编加工点,部分村民成了“两栖”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加工竹编。
竹编不仅成为致富产业,而且成为旅游产品。如今,不仅在长乐开设了竹编传习所、展示厅,而且与社会机构合作, 让竹编技艺逐渐走进课堂、走进培训机构,走进更多都市人的寻常生活。
据了解, 高坪区近年来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产业园+贫困户”“公司+专合组织+贫困户”等模式,采取建立土地入股、产业周转金入股、小额信贷资金入股、“631”股份分红、返租倒包、“租金+股金+薪金”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了农村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既极大撬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入,又为广大村民拓展了脱贫致富的稳定渠道。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近500个, 带动和引领1.4万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高坪记者站 周汉兵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蒙城县立仓镇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规范建房。村“两委”干部按照各自包保网格,入户进...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