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用压岁钱买的口罩送民警女子身影(视频截图)匿名大学生捐赠物品
男子为社区防疫人员送口罩
本报讯1月31日下午4时许,蒙城县小辛集乡吕望社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来了一名男子,他将几包口罩交到一线指挥人员手中,未留下姓名便离开了。
吕望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代峰告诉记者,这名男子戴着口罩,年龄有三十多岁,将几包口罩交给他时说:“知道大家为了疫情防控坚守在第一线,辛苦还有风险,现在市面上口罩难买,我通过一个亲戚的渠道买了点,送给大家。”说完,扭头就走。代峰追到门口,问他是哪个村的?叫什么名字?他回头却说:“国难当头,别太在意这个事!”
代峰说,通过打听,他了解到这名爱心男子是吕望社区齐老庙庄的一位普通村民。
“他送来的口罩有300个,疫情当前,现在口罩等防疫物资可是最重要的物品,我们很感动。”代峰说,相信大家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疫情。
(李明记者曾莹莹)
男孩拿压岁钱买口罩送民警
本报讯1月30日下午,蒙城县公安局庄周派出所一楼大厅内,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突然跑进大厅,将一百个口罩放在柜台后转身就走,民警急忙将其硬拦下来,询问情况并对他表示感谢。商量了好久他才同意拍了个合影照片,但一直不愿意透露姓名。
据了解,小男孩是蒙城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用过年的压岁钱买回口罩,于30日当天由其母亲开车分别给蒙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网监大队、交警大队、庄周派出所和路上执勤人员等共计送了口罩1000只。
看到男孩的暖心举动,民警们表示十分感动,并感谢广大群众在非常时期给予的大力支持。相信只要齐心合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于慧于林才记者李锦文文/图)
女子到派出所放下5000元就走
本报讯“向武汉疫区尽一点力,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捐款,请你们代捐一下。”2月8日上午10时许,一名身穿黑色棉服的女子来到市公安局谯城分局魏武派出所值班室窗口,将一个厚厚的红包放到值班室的桌子上,转身就走。
值班民警沈红杰连忙喊其稍等,请她留下姓名,登记一下,但女子连连摆手,转身离开。经查看,红包里有现金5000元和一张字条。纸条上写着:“一线人员们,白衣天使们,你们辛苦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点微薄之力,我们在家中为你们助力,足不出户,加油武汉!”
目前,该笔捐款民警已代捐至相关慈善机构。
(王玉杰记者曾莹莹文/图)
男子为民警送来酒精不留名
本报讯“你们辛苦了,这箱子里是酒精,你们出警要注意消毒!”2月6日17时57分,一名戴口罩的男子骑着电瓶车驶进涡阳县公安局涡北派出所值班室,将一个箱子放在地上后,向值班民警说了这句话转身离开。经民警查看,该纸箱内装有4桶酒精。待值班民警想对其表示感谢时,男子已经匆匆骑车离开。
连日来,涡阳县公安局全体民警、辅警取消休假,全员上岗,积极配合卫生等部门,深入街道、村社,登门入户开展疫情查控及防疫宣传工作,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正当公安机关全力抗击疫情之际,辖区群众也记在心里,用自己的方式与民警心连心、共战斗。他们给派出所送来酒精,着实让坚守岗位的民警、辅警心里很暖。能得到群众认可,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当前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这位不留姓名的男同志给我们送来酒精,我们非常感动,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将不辜负广大市民的期望,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战斗中去。”一位民警告诉记者,虽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们记住了你的样子。
(李建民记者刘心珠)
村里大学生匿名捐献助防疫
本报讯“谁知道这位大学生叫啥名字?请包村干部到村里问一问?”2月6日上午,在谯城区双沟镇任小庙村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名骑电瓶车的年轻人赶到村部捐献了消毒酒精和N95口罩。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把东西连同一封信放下就走,村党总支书记张俊礼和值班人员打开信才知道,这位捐助者是本村一名青年大学生。
这位大学生在信中写道:“尊敬的党组织,在国家有难时,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提醒自己时刻和党组织在一起,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我时刻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情况,对在一线的护士、军医部队等医护工作人员感人的画面非常深刻。由于工作原因公司需要值班,没有参加村里的志愿者服务,这是我的遗憾,为了村里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自愿捐助20个N95口罩,由于目前没有公交车,我骑电瓶车回家里并携带消毒酒精30斤,为了更好地疫情防控。这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爱心,虽然少请收下,向你们致敬!任小庙村加油!双沟镇加油!亳州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名青年大学生”。
任小庙村党总支立即召开会议,寻找这名捐助的大学生。尽管寻找了一上午没有答案,但是这小小的善举,增强了村两委干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勇气。
(申从珊曹冠群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 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三位医护人员的战“疫”故事
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三位医护人员的战“疫”故事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