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江红走访贫困户刘景春
改善村容 造福村民
走进蒙城县岳坊镇母集村,记者看到,村路两旁的田野上是连绵不绝的茸茸青草,阵阵青草香味沁人心脾,几个工人正弯着身子修剪草坪。2017年5月份,范江红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选派到蒙城县岳坊镇母集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后,本着“产业精准”的理念,为母集村引进了千亩景观草坪、百亩银杏树等项目,村子的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5月1日,范江红离开熟悉的纪检工作岗位,来到母集村开展扶贫工作,当时的村子给他的印象就是两个字——残破,道路泥泞不堪,桥梁年久失修,与之相对的是,村民意志消沉,看不到奔头。“这种环境下,人还哪有干劲儿啊。”范江红决定首先从村容村貌抓起。
范江红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同时认真调查走访,研究合理的建设方案,要把钱用到刀刃上。经过努力,村内建设完成水泥路1.04公里,煤矸石路14.9公里,占地550平方米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也已投入使用,另外村党群中心和文化礼堂也即将开工建设。“村里现在资金有限,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范江红对村民说。虽然投入不大,但是村里的面貌已经大为改善,范江红向村民保证,只要大家好好干,村子一定会一年一个样。
一年来,范江红凭着拓荒牛的精神,为母集村争取到许多好项目,村子的集体经济初见成效,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下一步,范江红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拓宽水泥路、疏通沟渠、绿化堤坝以及村民游园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正一个个提上日程。
找准路子 发展产业
产业扶贫不能脱离实际,要结合本村的特点,发展村级特色产业。范江红刚来母集村发现,这个村子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就连种植药材的都很少,更别说其他的了。一天晚上,范江红来到母集村的涡河堤坝散步,他踩在沙土地上,看着月色下的静静流淌的涡河,“这可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啊。”范江红喜出望外,心中有了主意。
范江红了解到蒙城县正在推进涡河两岸的治理规划,母集村恰好位于涡河岸边,且距离县城也不算远,这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母集村的条件,特别适合发展农业生态园,但是这个项目投入大、收益周期长,范江红考虑到村里现在的经济状况,并没有着急项目上马,而是先从涡河的沙土资源入手,引进了特色种植业。
范江红走遍母集村的每一块田地,考察土质条件,他发现村里的田地土质疏松,十分适合根系作物的生长。有了想法后,范江红立马东奔西走,寻找经济效益良好的品种。经过充分的考察研究,范江红将寿县的一个草坪种植专业户带回了母集村,并积极协调村民流转土地1300亩,成立了本村的草坪种植合作社,不仅填补了母集村集体经济的空白,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草坪上的活儿不重,工钱还高。”贫困户赵强国说,他们夫妇两人一年挣了七八千元,已于去年成功脱贫。范江红介绍说,村里的贫困户大多是老年人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干不了重活,恰好草坪上的工作比较轻松,而且栽种、修剪、装卸、浇水、打药都需要人,基本能解决本村2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不少贫苦户实现了脱贫。
发展草坪种植使母集村尝到了甜头,但是喜悦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范江红又依托母集村千年银杏树,将一家银杏种植合作社引进村里。他的设想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利用母集村紧邻涡河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村子的稳定脱贫。
精准识别 因户施策
精准是扶贫攻坚工作的灵魂。范江红同村干部、驻村工作人员一起走村串户,全面摸排建档立卡贫苦户的家庭人口、致贫原因和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为因户施策提供依据,并对重点人员、边缘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做到精准识别、不落一人。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删除贫苦户12户27人,标注5户18人,新增贫困户17户30人。精准识别是为了因户施策,范江红先后组织16人参加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创造致富路径。
贫困户刘景春现年71岁,独自带着小孙子生活,虽然家庭收入微薄,但是一家人却暖意融融。更可贵的是,刘景春乐观向上,一直对美好生活怀有憧憬,而且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养羊技能。了解到这种情况,范江红帮助刘景春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信贷,还组织他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目前,刘景春的羊舍共有20多只羊,前不久还卖出了一批,挣了1万多元。
“俺想好好养羊,过上好日子。”刘景春说。他的羊舍十分整洁,每天要扫上好几遍,靠近也闻不到太重的味儿。除了养羊,刘景春还会来到村里的草坪合作社干些杂活,修剪下来的杂草带回家来喂羊,也能节省一笔饲料开支。2017年底,刘景春顺利实现脱贫,“俺的好日子越来越近了”。(魏军 文/图)
新闻推荐
6月28日下午4时许,蒙城境内出现强对流天气,G237线南段、S305线西段多处行道树被大风刮倒,横在道路中央,严重影响车辆通行。蒙...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