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扎实干,五年奋进谱新篇。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目标,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主抓手,始终以“蹦起来摘桃子”的精气神,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理念引领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五年来,市发改委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90.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5.8亿元,总量成功跨过千亿元台阶,在全省前移两个位次,居全省第7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7.8:50.0:32.2调整为2016年的14.4:44:41.6,人均GDP由2012年的27999元提高到2016年的41855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4.6亿元,增长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连续24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2个季度居全省前5位。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按照“四督四保”要求,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6274亿元,年均增长17.5%,投资规模从2012年872.8亿元增长到2016年1666.4亿元,基本实现翻一番,其中,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632亿元,年均增长16.9%。今年1-7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9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11.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67.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9.6%。
坚持重大项目分层分级调度制度、周分析调度月协调推进制度,创新开展季度集中开工活动、手机APP在线调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技改投资等运行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2013-2016年,滚动实施北方通用MEMS产业化基地、长淮卫淮河大桥、中科电力装备科技工业园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3161.5亿元,年均增长18.1%。今年1-8月,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70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龙子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比亚迪云轨制造基地等153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70吨/天高铝高碱高强触摸屏用保护玻璃生产线、S307解放路公路大桥至蒙城界一级公路等29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竣工。
强化项目谋划制度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十八大以来累计谋划储备项目规模超过1万亿,“十三五”谋划项目库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今年以来创新开展驻蚌单位专题谋划活动,深入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电科40所、41所、安徽财经大学等26家驻蚌单位,摸排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项目97个,总投资391.49亿元,上半年累计项目谋划储备规模达5180亿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牢牢把握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大支撑”,加快构建技术和产业、金融和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以“三重一创”为引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跨越发展。
十八大以来,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从2012年的32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00.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长约30%;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6年的33.2%,居全省首位。今年1-7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04.5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25.3%,居全省第4位;占规上工业比重36.1%,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11.5个百分点;占皖北六市比重达48.3%。
着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成功创建省首批硅基新材料基地,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管理办法,遴选确定生物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专用电子器件三个市级基地,积极塑造多点支撑的“1+3”集聚发展格局。率先开展基地评估问效,省级硅基新材料基地连续两年综合评估居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前5位,截至2016年省、市基地规模分别达到418亿元、286亿元、261亿元和407亿元,今年上半年基地规模分别实现267亿元、181亿元、185亿元、263亿元。
着力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全力推动省级重大工程和专项建设,大富光电OLED显示器及组件、中电科41所5G通信、丰原集团生物基新材料、北方通用安徽公司MEMS核心器件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工程和专项。
围绕高端产品和核心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比亚迪、泰富重装、国轩电池等行业领军企业落户蚌埠,云轨制造、海洋装备制造、高性能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加快培育集聚骨干企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由2012年的不足80家增长到目前的284家,形成以玻璃设计院、丰原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昊方机电、雪郎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围绕硅基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聚焦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新组建省新型电容式触摸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家研发平台,全市国家级研发平台达1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166家。东北大学(蚌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电科集团成果转化中心等在蚌设立,中科院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安徽雪郎绿色谷规划建设,近期蚌埠市还将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2016年蚌埠市荣获全省唯一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高新闪创空间、蓝莓星创天地跻身国家级众创空间,青年创业园入围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等4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中光电8.5代基板玻璃、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公司EMCCD等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
紧紧围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大物流、大数据、大商贸、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文化、养老、体育、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提升中高端消费供给,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86.3亿元增加到2016年576.7亿元,总量实现翻番;年均增速10.7%;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32.2%提高至2016年的41.6%,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累计达13家。2017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4.1亿元,同比增长9.7%。
聚焦平台载体建设。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皖北徽商物流港获批全省首批示范物流园区,高新区研发创意产业园成功纳入省级科技服务集聚示范区,二类水运口岸获批建设,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当年业务量突破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实现报关总额1.86亿美元,增长343%。
金大地银泰城、万达二期、百大名品中心等重点商贸项目建成运营,商贸物流园、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等7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规上服务业企业数从2012年底的203家增加至2016年的285家,总量居全省第3位。
深入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加快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大力实施开发区转型升级工程,统筹开发区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区扩区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开发区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93.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55.41%,高新技术企业达177家,拥有研发人员5453名,当年投入研发经费18.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88%。今年上半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51.2亿元,增长20.5%。高新区硅基新材料、经开区现代服务业、固镇经开区生物制造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6年开发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较2012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7%。
开发区路网、水、电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12年以来滚动实施内资项目950余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7.9亿元,年均增长9.7%。2016年入园企业达6590余家,是2012年的1.95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0.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3%。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7.1亿美元,增长13.7%。
新闻推荐
市民咨询:前段时间买东西,给开具的是手工发票,想咨询下现在手工开具的发票还能使用吗?蒙城县政府回复:据皖国税函〔2016〕123号文件精神,未达点纳税人根据业务需求可以选择使用“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通用...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