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民国亳县县长刘志堂 禁毒戒烟筑公路,修飞机场抗敌寇,建设汤陵公园

来源:亳州新报 2017-09-01 09:26   https://www.yybnet.net/

汤陵公园内的汤王陵墓

□魏 斌

民国二十三年10月(1934)的一天,蒙亳公路上风尘仆仆走来一位公职打扮的人,他年约五十,精神矍铄,表情刚毅,同时又不失儒雅风度,此人便是国民政府派往亳县的新任县长——刘志堂。

此时的亳县,经巨匪孙殿英三次烧杀抢掠,加上旱涝蝗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残垣断壁,百业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当头,刘志堂从蒙城改任到满目疮夷的亳县,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扶大厦于将倾之时。

刘志堂简历:籍贯:河南巩县。出生年月:1884年。学历:清优附生、毕业于河南法政专门学校。工作经历:历任陕西延川、横山、口县、府谷等县知事;陕西榆林、神木、河南阳武等县县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任安徽蒙城县县长。民国二十三年10月(1934)改任亳县县长。累记大功6次,记功5次。因推行新法令,政绩卓著,考绩列为甲等,省政府颁发检定县长合格证,给予加俸奖励。

刘志堂在亳政绩如何呢?让我们翻开1996年出版的《亳州市志·大事记》,看其任职短短三年做了些什么:

民国二十四年(1935):

是年县设戒烟所,宣传戒烟。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冬,民国县政府在城西郊建飞机场,占地960亩。

是年,修省道归信路亳县段110里,用碎砖铺路面。

是年,刘志堂等编成《亳县志略》,刊印。

是年,在涡北建汤陵公园。

民国二十六年(1937):

是年,县设防空委员会。县城修防空工事37处,共长约660米。

……

以上只记录了刘志堂在亳政绩的一部分,其间,他还做了许多造福于民的实事:

戒毒禁毒,利国利民

鸦片,又叫大烟,是一种依赖性很强的毒品。吸食后,对人体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害甚至造成死亡。明清之际,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帝国主义向我国输入毒品,让许多中国人成为面黄肌瘦、精神萎靡、骨瘦如柴、四肢无力的“东亚病夫”。清末民初,亳州吸食鸦片者甚多,从大隅首到北关,有几十家专做鸦片生意的铺馆,售有烟土、白面、白丸(又名一粒金丹)、红丸等毒品。吸食上瘾者,有的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沦为乞丐;有的变为流氓、小偷,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刘县长上任伊始,首先着手戒毒禁毒事宜。封查烟馆,设立戒烟所,摸查瘾君子送戒烟所强行戒烟。当时,亳州农村种植罂粟很普遍,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左右,为从根本上杜绝毒品来源,刘县长下令严禁种烟,并派员明察暗访,发现偷种者,即行责打。侦得大寺集耿姓后院内、沙土集吕姓菜园内种有罂粟数棵,立即派县政府政警队前去拔除烟棵,责打种烟者,对偷种者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种烟吸毒的恶习得到一定的遏制。

修筑公路,便利交通

亳县地势平坦,道路纵横,交通较为发达。但天长日久,人来车往,原来的道路均遭不同程度损坏。刘县长动员百姓,对亳州境内所有公路进行了修整。共修省道2条,一是归信公路,由河南归德(河南商丘)起,经亳州张集、县城、十河、双沟入太和境,再经阜阳三河至河南信阳。该路在亳县段110里,全部用碎砖铺面,铁磙碾压。该工程浩大,县财政只投入3万余元,其余大量经费靠动员民众筹集。二是蚌鹿路,由河南鹿邑经太清宫、亳县城、大寺集、沙土集达涡阳义门,为通涡阳、蒙城、怀远、蚌埠之要道。此路在亳县境内70里。修县道7条:亳鹿路(亳县至河南鹿邑),长40里;亳观路(县城至观堂集),长40里;亳永路(亳县至河南永城),长45里;亳夏路(亳县至河南夏邑),长45里;亳阜路(亳县至阜阳),长110里;亳龙路,长90里;亳柘路(亳县至河南柘城),长44里。以上省、县道9条共长594里,统宽2丈4尺。修亳芦、亳梅、亳泥等区道48条,共长1177里,宽度1丈5尺至2丈不等。又修城关街道32条,共长123里。本县与临县分界处树界碑标识,加上路两旁的行道林,道路平坦、便捷、美观。以上共修省县区街道道路89条,长1894里。征工21万余名,做土方269.52万市方。

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林木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工程。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又在黄泛区下风口,遇到大风雨,风沙暴虐,严重影响百姓的生产生活。为改善这一现状,刘县长号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到植树节前后,通令各区各联保认真植树。在四面公路两旁,栽植行道林。树苗高粗均有规定,“如有不合格者,须拔去更换,栽有不活者,次年补栽。公路旁靠谁地谁栽,谁栽谁有”。在植树节日,县政府还购买一部分树苗,动员各机关、各单位在城内西北角城墙拐处,种植中山林,城东亳观路两旁建造行道林,城内东北拐建立苗圃,由农业推广所负责管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由于刘县长的倡导,几年后,树苗长大成林,风沙灾害有了明显改善。

修建机场,抗击敌寇

为抵御日寇侵略,刘县长奉命在亳县修筑飞机场。地址在县城西4里亳鹿公路南侧王楼(现傅庄)的西南角。机场呈正方形,边长800米,占地960亩。征用民工,铲高垫凹,铁碾压平,以备战机起降,抗击日寇。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刘县长到亳县后,察看到大部分河流年久失修,两岸河堤几成平地,河床内杂草丛生,淤塞严重,一遇大雨,泛滥成灾,庄稼、房屋被淹。灾害过后,百姓生活异常艰难。便乘冬春农闲时,动员民工修挖河渠沟塘。几年内共修西淝河、东洛河、宋汤河、西洪河、赵王河、武家河、薛河、大杨河、清水河、小漳河等干河9道,长约692里,底宽10丈至24丈不等,两岸堤防均在1丈以上。又修陈治沟、芦草沟、中心沟等干支沟渠23道,长480里。宽度3至10余丈不等,计筑堤防30余万丈。以上修河筑堤共征工47万余名,做土方425万市方。亳县境内的大部分沟河都得到治理,蓄水能力大为提高,达到旱涝农业无大灾要求。

编修县志,惠及后世

亳州自光绪二十年(1894)宗能征编修二十卷本《亳州志》以来,到民国二十五年,40多年来一直没有新志续编。为保存地方史料,对当代和后世起到“资治、教化、存史”作用,刘县长到任后的第二年,便组织人力编写县志,但因原来筹集到的1万元(银元)修志款存在钱庄被孙殿英祸亳时抢掠一空,无力进行大的编纂,仅就其在任期间,简要编就一部《亳县志略》,约1.8万字左右。由于资金缺乏,《亳县志略》编成后,只刊行了数百本。1975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重新影印出版发行了该志,现北京图书馆有存。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于2014年对该志进行了校点,附在黄山书社重新出版的清光绪《亳州志》后面,以备后世存查。

开辟公园,供人游乐

亳州地处中原,无山水之优美景色,多年以来,市民休闲游玩无去处。刘县长到亳后,即令第一区署区长许延玲筹建公园。公园园址选在涡河北岸附近的商汤王墓区,建成后命名为“汤陵公园”。园内种植松柏珍木,奇花异草,养育飞禽走兽,游鱼水族。并掘土为池,池种荷花,池旁建假山,山上建一六角亭,取名“后乐亭”,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匾额为当时书法家胡纯厚所写。公园向市民开放,每当节庆之日,市民结队到公园休闲游玩,好不惬意。年积日累,园圃逐渐扩大,一时颇具规模,成为皖北一个著名的古迹和园林胜地。“文革”期间,公园被废除,园址被阜阳地区汽车四队占用。价值不菲的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珍贵动物以及汤陵古墓全遭破坏。直到1986年12月,才正式归还长期占用的汤陵公园,此时尚有珍贵树木4000多株、各种花卉2000多棵。恢复后的汤陵公园虽说规模不及原来一半,但仍不失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筹办仓储,积谷备荒

储藏足够的粮食,以防饥荒年成,是政府安民保民的第一要务,要不得半点迟缓。民国二十三年刘县长初上任时,县里只有粮仓一处,仅存粮食三万六千斤,远远不够荒年全年几十万人口的口粮。该年的冬季及第二年的夏、秋两季,刘县长亲自主持设立区级粮仓和县区两级仓储管理委员会,并派员到各区去督办,按照有关规定积存和保管粮食。经过两年的建设,至民国二十五年,全县各区粮仓全部建成,共计存储粮食382万斤,为防备饥荒之年储备了足够的口粮。

发展教育,推广社教

亳县的教育一向不甚发达,民国二十三年(1934)前,全县只有初级中学1所,蚕桑学校1所,县立完全小学5所,初级小学10所,区立初级小学4所,私立初级小学9所,义务小学5所,共计学校35所。刘县长到亳后,想方设法改变亳州教育落后的现状。采取培训师资、扩充学校等措施,使适龄学童都能有受教育的机会。到民国二十五年,全县增设完全小学4所,义务小学38所,短期小学22所,共计新设学校64所,新老学校合计99所。并将初级中学改为毛丝织科职业学校,培养专门职业人才。当年全县有9573名适龄儿童入学,仍有未入学者73043名,刘县长感叹“失学儿童过多,教育之普及,尚待最大之努力也”。为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刘县长把报名应聘新学校校长的人员集中起来,进行考试,择优录取,然后正式任命。

为了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刘县长还积极推广社会教育。在北关打铜巷设立民众教育馆分馆,添购《万有文库》《丛书集成》等书籍,以供民众阅读。并在县城和乡村设中心施教区及乡村施教区两处。设科学馆1处,购置各种实验仪器、模型标本及各种化学药品。这些机构的设置,为亳县的社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饬田赋,改革税费

民国时期苛捐杂税繁多,如牲畜税、屠宰税、契税、牙贴税、商铺税等。但主要税种是田税,也就是土地税,旧称“钱粮”。征收田赋的机构叫“钱粮柜”,掌柜的称为“柜书”。当时,亳县城内有钱粮柜40多家。少数钱粮柜利用过割、立户、抽丰、谎报例灾等手段,截留税额,盘剥税户,中饱私囊。亳县田赋额征正款101700余元(法币),国库每年只能收7万元左右,不到应收的八成。民国二十三年(1934),全县共有民田1541798.92亩,折征法币78280元,加上曲税、草场租等,合计应征法币94565.35元,实收仅有57%左右。刘县长上任后,立即剔除例灾,整饬钱柜,重新登记田亩、商号,改分散的钱柜收税为县政府统一收税,与省协调,重新调整税种。这些措施的实施,革除了过割、立户、浮收、撒子、额子、抽丰等名目繁杂的地方积弊,百姓的负担减轻了。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刘志堂告老回到原籍河南,后来担任河南省抗日救国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旅居山西大同,1963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刘志堂出任亳县县长不足三年,三年时间很短,但为亳州民众做的实事不少。在军阀混战,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的时局下,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亲民爱民,为百姓谋福祉,为地方做实事,是难能可贵的。他像另一位父母官朱之琏一样,值得亳州人民怀念。

参考资料:《亳州志略》(民国二十五年)

新闻推荐

推广反邪教”两微”

为更好地推进反邪教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到反邪教的知识,营造良好反邪教氛围,根据县委防范办的部署要求,蒙城县漆园街道办事处依托“一墙一窗”宣传阵地、公共宣传栏、宣传服务台、微信群、到人群密集...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检查校车迎开学2017-08-26 01:00
评论:(民国亳县县长刘志堂 禁毒戒烟筑公路,修飞机场抗敌寇,建设汤陵公园)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